扁舟南浦岸,分携处、鸣佩忆珊珊。
见十里长堤,数声啼鴂,至今清泪,襟袖斓斑。
谁信道,沈腰成瘦减,潘鬓就衰残。
漫把酒临风,看花对月,不言拄笏,无绪凭阑。
相逢复相感,但凝情秋水,送恨春山。
应念马催行色,泥溅征衫。
况芳菲将过,红英婉娩,追随正乐,黄鸟间关。
争得此心无著,浑似云闲。
扁舟南浦岸,分携处、鸣佩忆珊珊。
见十里长堤,数声啼鴂,至今清泪,襟袖斓斑。
谁信道,沈腰成瘦减,潘鬓就衰残。
漫把酒临风,看花对月,不言拄笏,无绪凭阑。
相逢复相感,但凝情秋水,送恨春山。
应念马催行色,泥溅征衫。
况芳菲将过,红英婉娩,追随正乐,黄鸟间关。
争得此心无著,浑似云闲。
诗中以“扁舟南浦岸,分携处、鸣佩忆珊珊”开篇,通过对船只停靠在南浦岸边的描绘,以及提及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这里,“扁舟”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行踪,而“鸣佩忆珊珊”则通过声音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着,“见十里长堤,数声啼鴂,至今清泪,襟袖斓斑。”这里描绘了诗人在漫长的堤坝上听到了鸟儿啼叫的声音,这些声音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使得他不禁落下清泪。衣衫湿润,更深化了他的哀伤之情。
“谁信道,沈腰成瘦减,潘鬓就衰残。”这两句通过对身体变化的描写,如腰细、发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时光流逝带来的沧桑感慨。
随后,“漫把酒临风,看花对月,不言拄笏,无绪凭阑。”诗人在此通过饮酒赏花、观月等意象,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淡定情怀。这里,“不言”和“无绪”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平静与洒脱。
“相逢复相感,但凝情秋水,送恨春山。”这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旧友重逢时的深切感情,以及对过往岁月无法挽留的无奈。这里,“但凝情”和“送恨”都极力渲染出一份难以言说的哀愁。
最后,“应念马催行色,泥溅征衫。况芳菲将过,红英婉娩,追随正乐,黄鸟间关。”诗人通过对马儿加鞭催促行走、衣衫被泥水打湿的描写,以及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急迫和无常感。同时,“追随正乐”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光流逝以及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