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南随暖,玑衡北转杓。
忍贫居自稳,得句兴偏饶。
藜杖难频出,蒲轮合见招。
惜无推毂手,寂寞老渔樵。
鸿雁南随暖,玑衡北转杓。
忍贫居自稳,得句兴偏饶。
藜杖难频出,蒲轮合见招。
惜无推毂手,寂寞老渔樵。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王炎的作品,属中晚唐风格。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生活情态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感受。
首句“鸿雁南随暖”以大雁飞行的方向来形容春天的到来,表现出季节更迭带来的温暖。紧接着,“玑衡北转杓”则描绘了星象的变化,这两句交替使用,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与宇宙运行同步的情境。
“忍贫居自稳,得句兴偏饶”表达了诗人在物质匮乏中保持内心平静,通过文学创作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里的“句”指的是诗句,“兴”则是创作时的心情流露。
接下来的“藜杖难频出,蒲轮合见招”写出了诗人因贫困而少有外出的情况,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藜杖即拐杖,是古代老年人的随身物品,而蒲轮则是古时车轮的一种,常用来比喻朋友的到来。
最后,“惜无推毂手,寂寞老渔樵”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在孤独中感受到的寂寞。推毂即推车,指的是希望有朋友来访,而“老渔樵”则是形容自己年迈孤独,如同老渔夫一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困顿中保持内心独立,同时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寂寞感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