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扬州路。是何人、玉箫低咽,伤心金缕?
司李风流销沈后,一片竹西烟雨。
又瑟瑟、江天迟暮。
绣陌弓腰看不见,上寒潮、淰淰荒江渡。
霜信紧,角声苦。长堤曾系龙舻处。
数前游、钿筝北里,画船南浦。
十里春波明如镜,照见樊娘眉妩。
恨残照、西风无绪。旧事芜城重触忤。
袅柔丝、不绾人愁住。歌板在,忍重诉。
明月扬州路。是何人、玉箫低咽,伤心金缕?
司李风流销沈后,一片竹西烟雨。
又瑟瑟、江天迟暮。
绣陌弓腰看不见,上寒潮、淰淰荒江渡。
霜信紧,角声苦。长堤曾系龙舻处。
数前游、钿筝北里,画船南浦。
十里春波明如镜,照见樊娘眉妩。
恨残照、西风无绪。旧事芜城重触忤。
袅柔丝、不绾人愁住。歌板在,忍重诉。
这首《金缕曲·秋柳次张仲远韵》由清代诗人孙鼎臣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柳岸的凄美画面,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哀愁。
开篇“明月扬州路”,以扬州的繁华与月色的明亮形成对比,引出下文的哀伤情绪。“是何人、玉箫低咽,伤心金缕?”一句,通过玉箫的低吟和金缕的哀伤,渲染了人物内心的悲痛。接着,“司李风流销沈后,一片竹西烟雨”两句,将历史的变迁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暗示了人事的沧桑变化。
“又瑟瑟、江天迟暮”进一步描绘了秋日黄昏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绣陌弓腰看不见,上寒潮、淰淰荒江渡”则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展现了道路的荒凉与江面的寒冷,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霜信紧,角声苦”两句,通过霜冷与号角的悲鸣,进一步加深了哀愁的氛围。“长堤曾系龙舻处”一句,回忆往昔的繁华与热闹,与当前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数前游、钿筝北里,画船南浦”通过具体的场景描述,再现了昔日的欢愉与热闹,与当前的孤独与寂寞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十里春波明如镜,照见樊娘眉妩”一句,通过春水的清澈与女子的美丽,反衬出当前的落寞与哀愁。
“恨残照、西风无绪”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叹。“旧事芜城重触忤”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与对现实的不满。“袅柔丝、不绾人愁住”通过柔软的柳丝无法留住人的愁绪,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难以控制与释放。
最后,“歌板在,忍重诉”一句,表达了即使有歌曲可以倾诉心中的愁绪,但面对现实的无奈与痛苦,也只能默默承受,无法真正释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柳下的哀愁与怀念,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