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迁江博,高情见五坡。
旌忠立教地,仗义即条科。
春风皋席动,化雨杏坛过。
试问江头水,观澜谁独多。
闻道迁江博,高情见五坡。
旌忠立教地,仗义即条科。
春风皋席动,化雨杏坛过。
试问江头水,观澜谁独多。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赠送给友人吴孟奇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吴孟奇高尚情操和教育事业的赞美。首联“闻道迁江博,高情见五坡”,通过“迁江博”描绘吴孟奇的才华横溢和迁移至新的教职之地,而“高情见五坡”则赞美他的高尚品格如同五坡之高洁。颔联“旌忠立教地,仗义即条科”,进一步赞扬他在表彰忠诚和推行教育方面的正义行为,以及严谨的教学态度。
颈联“春风皋席动,化雨杏坛过”,运用生动的意象,将春风比喻为吴孟奇的教诲如春风般温暖,化雨比喻其润物无声的教育影响,暗示他在杏坛(学府)传播知识,犹如春雨滋润万物。尾联“试问江头水,观澜谁独多”,以江水比喻吴孟奇的影响力深远,询问江水谁能比得上他激起的涟漪,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期待他在新地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教育事业的礼赞,体现了湛若水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师德的推崇。
朅来闲眺,恰天风御我,穿云而上。
昨夜山中新雨过,万壑千岩奔放。
清不迷烟,白还若霰,一涧潺潺响。
衣襟沾湿,扑来诗思飞荡。
亭外鸟唤醍醐,堪同觞咏,好和归樵唱。
石壁为屏苔作席,更有松阴如帐。
林果供肴,岩泉酿酒,也可充吟脏。
山灵休笑,尘外谁是清旷。
绿云迷望,系吟舟人在,藕花香里。
摇曳舞衣浑不定,挹取满襟凉意。
素影凌波,清芬入梦,都把铅华洗。
千枝玉立,四围烟水无际。
当此小集裙钗,碧筒唤饮,几度吟笺理。
世外软红吹不到,消受湖天风味。
瑟瑟惊秋,亭亭写照,送到斜阳未。
渔舟归晚,沙边鸥鹭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