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用韵·其八》
《三用韵·其八》全文
宋 / 杨公远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陡觉秋萧索,林端叶渐稀。

菊残堪作枕,荷老不成衣。

著句愁诗俗,持螯喜蟹肥。

晚来风色紧,吹起荻花飞。

(0)
翻译
突然感到秋天的萧瑟,树林边的叶子渐渐稀疏。
菊花凋零可以用来做枕头,莲蓬老去已无法再做衣服。
写诗时担心过于平凡,拿起螃蟹却因它们肥美而欢喜。
傍晚风势加强,吹得芦苇花四处飞舞。
注释
陡觉:突然感觉到。
秋:秋天。
萧索:凄凉、冷清。
林端:树林边缘。
叶渐稀:叶子逐渐减少。
菊残:菊花凋谢。
堪:可以。
作枕:做枕头。
荷老:莲蓬老去。
不成衣:不能做衣服。
著句:写诗。
愁诗俗:担心诗作流于俗套。
持螯:拿着蟹钳。
喜蟹肥:喜欢螃蟹肥美。
晚来:傍晚时分。
风色紧:风力增强。
吹起:吹动。
荻花:芦苇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物是人非的情感。首句“陡觉秋萧索”直接切入主题,传达出秋天来临的突然和萧瑟的气氛。“林端叶渐稀”则通过对树叶稀少的描绘,增强了秋意。

接下来的“菊残堪作枕,荷老不成衣”用菊花和荷叶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菊花虽残,但仍可作为枕头,寓意着即便是过时之物,也还有其价值;而荷叶则因老化无法制成衣裳,体现出事物的凋零和无常。

“著句愁诗俗”一句,透露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中难以超越平庸的忧虑。而“持螯喜蟹肥”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强大的赞美之情,螯(小型的螃蟹)和蟹(蟹科昆虫)的肥壮成长,对比出诗人内心的不易满足。

末尾两句“晚来风色紧,吹起荻花飞”描绘了秋风渐紧,荻花随风飘舞的情景。这里的“风色紧”形容秋风的凛冽和紧迫,而“荻花飞”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力顽强抵抗的写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事物无常以及个人的创作困境等多重情感,是一首意蕴深长的秋思之作。

作者介绍

杨公远
朝代:宋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猜你喜欢

雨六首·其一

梦回五鼓问晴阴,常侍都称欲作霖。

昨日大风安得此,信心未足抵疑心。

(0)

永佑庙

永佑于何创,仁皇祝太任。

经翻花落昼,寺古树连阴。

雨足滋忍草,春深多语禽。

欲寻少年迹,无处觅三心。

(0)

看画廊

长廊时屧步,活画每迎人。

那论黄和范,雅宜秋复春。

五言拈气韵,六法失精神。

寄语丹青客,于斯可问津。

(0)

岑华阁

玉山朗朗削芙蓉,上有凌空绮阁重。

一切世间无此地,惟应极乐国中逢。

(0)

题唐寅仿王蒙松阴高士图

满幅山樵荷叶皴,卜居松桂雅宜邻。

晋昌巨擘唐伯虎,谷口息肩郑子真。

揽胜可知浑济胜,入神妙是独传神。

王家粉本定何似,我亦因之忆古人。

(0)

徐贲仿巨然惠崇二家笔意

树槎枒复石嵚崎,奇境由来无更奇。

想见一时般礴彼,搆成千里出蓝斯。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