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佑于何创,仁皇祝太任。
经翻花落昼,寺古树连阴。
雨足滋忍草,春深多语禽。
欲寻少年迹,无处觅三心。
永佑于何创,仁皇祝太任。
经翻花落昼,寺古树连阴。
雨足滋忍草,春深多语禽。
欲寻少年迹,无处觅三心。
这首诗描绘了永佑庙的环境与氛围,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生机。首句“永佑于何创,仁皇祝太任”以问句形式开篇,引出庙宇的创建者与祭祀的对象,透露出一种庄重与敬仰之情。接着,“经翻花落昼,寺古树连阴”两句,通过描述白天经书翻阅时花瓣飘落的情景以及古寺中树木繁茂、树荫连绵不绝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雨足滋忍草,春深多语禽”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雨水滋润着坚韧生长的草木,春天深处鸟儿们欢快地鸣叫,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后,“欲寻少年迹,无处觅三心”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想要寻找年轻时的足迹却已无从寻觅,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永佑庙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庙宇的历史文化价值,也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天台山高东走海,结为方岩石磊磊。
仙人巨斧劈石碎,斲出象棋三十二。
犹恐世人不识云篆书,刻作西京后来字。
朱填墨写部类分,坐开两垒成三军。
裹藏尚带烟云气,变化或惊蛇鸟群。
仙人白头朝帝阍,持以赠我同瑶琨。
空堂无人石枰响,病骨先秋觉萧爽。
杜陵画纸那可著,火馀冷玉差能彷。
君不见越山老樵枯木柯,看时浑少别时多。
世间成败等局戏,何必燕然刻石高嵯峨。
不如坐共一枰晚,仙人不留将奈何。
吁嗟乎,仙人不留将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