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向洞庭看秋色,软琉璃地黄金国。
兴来题破晓霜天,七十二峰几点墨。
君向洞庭看秋色,软琉璃地黄金国。
兴来题破晓霜天,七十二峰几点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游于洞庭湖上,观赏秋季景色的情景。首句“君向洞庭看秋色”,以“君”字开篇,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前往洞庭湖畔,感受秋天的韵味。接着,“软琉璃地黄金国”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洞庭湖比作一片铺满黄金的琉璃之地,形象地展现了湖面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的壮丽景象。
“兴来题破晓霜天”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兴致勃勃地在晨曦中挥毫泼墨,留下点点墨迹在霜天之上的情景,既表现了诗人的创作激情,也暗示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意生活。最后,“七十二峰几点墨”巧妙地将洞庭湖周围的山峰与诗人的墨迹联系起来,通过“几点墨”这一细节,不仅强调了山峰的众多,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游历洞庭湖时的独特体验和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艺术创作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
阳谷仙翁沧海客,踪迹满天涯。
御榻当年曾入梦,赐袍带、名动京华。
白首辞官,青云有子,拂袖还家。天风吹上星槎。
春日别烟霞。金尊银烛长安夕,玉堂里、坐对檐花。
我欲买田阳羡,与翁同炼丹砂。
山入五羊,江通八桂,仗钺临戎。
正贡篚新来,交蛮面革,楼船才返黎寇功。
柏府风裁,辕门号令,南仲威存北伐名。
况一时,三移节镇,两转中悉。大江月白风清。
伫相送、旌旄岭外行。
念诸葛沉机,南人慑服,仲淹英略,西贼闻惊。
天子中兴,庙谟神武,直挽天河洗甲兵。
早归朝,更将经济,报答升平。
鸣雨歇深院,高门闭重关。
虚室凉生枕簟,昼寝梦魂安。
天外好气时至,林际断霞孤映,鸦带夕阳还。
庭交莎草绿,砌拥蜀葵丹。暑气销,暝阴敛,角声残。
起步檐楹徙倚,聊得簿书闲。
却忆年时故里,曾唤小舟载酒,草阁枕江寒。
月明歌绿水,云静看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