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矣乾嘉诸老,文采风流,公承厥宗,乃终其局;
伤哉戊戌以来,恶魔急劫,天宁无意,特放斯人。
渺矣乾嘉诸老,文采风流,公承厥宗,乃终其局;
伤哉戊戌以来,恶魔急劫,天宁无意,特放斯人。
此挽联以沉痛之情感,悼念翁同龢,将历史人物置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展现其生平与命运的波折。
“渺矣乾嘉诸老”,开篇即以“渺”字,表达对乾嘉年间众多学者的追忆与敬仰,暗含对翁同龢承继先贤文采风流的肯定。“文采风流,公承厥宗”,进一步赞扬翁同龢继承了前辈的文学才华与人格魅力,彰显其在学术与品行上的卓越成就。“乃终其局”,则惋惜地指出翁同龢最终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表达了对其人生结局的感慨。
“伤哉戊戌以来”,转而聚焦于晚清末年的动荡时局,以“伤哉”二字强烈表达了对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给翁同龢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情。“恶魔急劫”,形象地描绘出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家动荡、政治黑暗的景象,暗示了翁同龢所处时代的艰难与险恶。“天宁无意,特放斯人”,最后以“天意”为喻,既是对翁同龢命运的一种无奈接受,也蕴含着对其高尚人格与精神追求的尊敬与赞美。通过这一联语,不仅展现了对翁同龢个人命运的深切哀悼,也反映了对那个时代复杂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羲和鞭日声隆隆,朱轮丹毂双碾空。
涂穷猝入大瀛海,回光倒烛深潭龙。
海水忽涌沸,银涛如屋相撞舂。
欲吞不吞吐不吐,但见万里熔红铜。
阳侯惊诧海若笑,幻出万象真无穷。
夭矫一金蛇,独卧洪波中。
连蜷袅窕千万丈,小蛇蜿蜿来相从。
熠然变火光,倾泻玻璃宫。
浮光照曜际穷发,馀光溢出难为容。
飘飘海山亭,结拘当海冲。
我来露顶坐其上,放眼顿觉开心胸。
霞收景灭忽不见,皎皎玉境升天东。
委鬼当头坐,茄花满地红。
赵娆曹节私相通,老祖太太配公公。
月华门前车斗风,涿州道上马游龙。
内操挝鼓鸣刀弓,犴狴流血朝班空。
祠堂昭德兼崇功,干儿义子多如虫。
读史至此惟三叹,殆哉岌岌将作难!
满朝弹章君不见,中宫独看《赵高传》。
九秋积风雨,百昌未全零。
坚冰一夕至,水天皆若醒。
阴湖晚逾白,浮岚敛纯清。
寒云泄莽荡,大岳垂真形。
平生爱雪候,砭骨神为惺。
谓胜春秋佳,廓然媚空冥。
惜哉肃杀刃,空发霜天硎。
沈吟竟何俟,独掩梅花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