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一留连,十步一错愕。
及来造兹顶,聊憩华严阁。
下俯群岭趋,岭翠纷上薄。
阑干凌万仞,石海波浪作。
波远天四空,骋望极寥廓。
水画嘉阳田,云抹成都郭。
晴霞亘如练,千里气参错。
顾兹本非顶,虚中无倚著。
乃知大峨心,万象此开拓。
五步一留连,十步一错愕。
及来造兹顶,聊憩华严阁。
下俯群岭趋,岭翠纷上薄。
阑干凌万仞,石海波浪作。
波远天四空,骋望极寥廓。
水画嘉阳田,云抹成都郭。
晴霞亘如练,千里气参错。
顾兹本非顶,虚中无倚著。
乃知大峨心,万象此开拓。
这首清代诗人顾光旭的《华严中顶》描绘了登山者的感受和所见景色。首句“五步一留连,十步一错愕”展现了行进中的犹豫与惊叹,步步攀登的艰难与惊奇。接着,“及来造兹顶,聊憩华严阁”表达了登顶后的短暂休息,以及对华严阁的赞叹。
“下俯群岭趋,岭翠纷上薄”描绘了从高处俯瞰群山的壮观景象,山色青翠,层峦叠嶂。“阑干凌万仞,石海波浪作”运用比喻,将山石比作海浪,形象地刻画出山势的险峻和动态感。
“波远天四空,骋望极寥廓”进一步强调视野的开阔,天空辽阔,远处的景色仿佛波涛般起伏。“水画嘉阳田,云抹成都郭”以如画的田园和云雾缭绕的城市为背景,增添了诗意的层次。
最后两句“晴霞亘如练,千里气参错”描绘了晴朗天气中霞光万丈的壮丽景象,而“顾兹本非顶,虚中无倚著”则揭示出虽然此处并非最高点,但已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宏大与空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华严中顶的赞美,以及从中体验到的宇宙之大和人生的渺小,体现了清诗的意境之美。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
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
粪土种瑶草,瑶草终不芳。
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
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
不然终天年,老死在南冈。
不愿亚枝叶,低随槐树行。
天高风袅袅,乡思绕关河。
寥落归山梦,殷勤采蕨歌。
病添心寂寞,愁人鬓蹉跎。
晚树蝉鸣少,秋阶日上多。
长闲羡云鹤,久别愧烟萝。
其奈丹墀上,君恩未报何。
叶覆冰池雪满山,日高慵起未开关。
寒来更亦无过醉,老后何由可得闲。
四海故交唯许汝,十年贫健是樊蛮。
相思莫忘樱桃会,一放狂歌一破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