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佳月照青霄,壮观仍看半夜潮。
每恨形容无健笔,谁知收拾在生绡。
荡摇直恐三山没,咫尺真成万里遥。
金阙岧峣天尺五,海王自合日来朝。
钱塘佳月照青霄,壮观仍看半夜潮。
每恨形容无健笔,谁知收拾在生绡。
荡摇直恐三山没,咫尺真成万里遥。
金阙岧峣天尺五,海王自合日来朝。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丽景象,以月光下的潮水为背景,展现了其宏大而神秘的美。诗人楼钥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潮水力量的敬畏。"钱塘佳月照青霄",描绘了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潮水涌动的夜空,"壮观仍看半夜潮"则强调了潮汐在深夜的震撼场面。
诗人感慨于自己缺乏描绘这壮丽景色的雄健笔力,暗示美景难以完全捕捉在文字中。然而,他相信即使无法完全表达,潮水的魅力依然被"收拾在生绡"(生绡,古代的一种丝织品,常用来作画),暗指画面或诗篇虽不能尽现,但仍有留白之美。
"荡摇直恐三山没,咫尺真成万里遥",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潮水翻滚时仿佛能淹没传说中的三座仙山,即使眼前景象看似近在咫尺,却给人以无限辽远之感。
最后两句"金阙岧峣天尺五,海王自合日来朝",将视线从自然景观转向想象中的仙境,将潮水与神话中的海王联系起来,赋予其神圣的色彩,暗示潮水犹如海王的宫殿,每天都在迎接太阳的升起,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钱塘江潮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
何者制砚称最佳,独数端溪老坑石。
拙閒堂中惯收藏,藉以缥囊大盈尺。
四砚一一如连城,卞和氏璧锡以名。
象形命意各类此,摩挲莹洁如天成。
主人书法工无比,健笔犹龙墨池起。
春蚓秋蛇未足云,字曰龙池良有以。
其一腻理石色匀,宛若遇雨林宗巾。
拟之折角毋乃是,拂拭且喜无纤尘。
蟾蜍之形更奇绝,天上分明应圆缺。
欧阳石屏犹不如,月窟疑从羿妻窃。
吁嗟四砚天下无,铜雀古瓦何为乎。
狂呼至宝入我眼,兴来捉笔为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