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倭夷退,贪残志巳充。
官军犹假息,将帅可言功。
天意含糊里,人心战惕中。
莫教桑梓地,再见燎烟红。
闻道倭夷退,贪残志巳充。
官军犹假息,将帅可言功。
天意含糊里,人心战惕中。
莫教桑梓地,再见燎烟红。
这首明代诗人孙承恩的《寇退述怀》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倭寇退却后,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与人民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闻道倭夷退”,开篇即点明事件背景——倭寇的离去。然而,“贪残志已充”一句,揭示了倭寇虽退,但其残暴行径已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这种“充”字,形象地表达了倭寇对当地人民的贪婪与残忍。
接着,“官军犹假息”一句,转而描述了官军在面对倭寇时的无力与被动,暗示了政府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不足。而“将帅可言功”则形成对比,讽刺了那些在战事中自夸功绩的将领,忽视了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有效防御和保护百姓。
“天意含糊里,人心战惕中”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天意难测、人心惶惶的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安全的深切忧虑。这里的“含糊”和“战惕”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展现了社会的不稳定状态,以及人们内心的恐惧与警惕。
最后,“莫教桑梓地,再见燎烟红”一句,以强烈的呼吁结束全诗。诗人希望这片养育了自己的土地,不再遭受战火的蹂躏,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园安全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反映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与影响,以及人们对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孙承恩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情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战后社会的生动画卷。
两种汞铅,黄婆感合,如如真虎真龙。
周年造化,蹙在片时中。
炉里温温种子,玄珠象、气透三宫。
金木处,炼成赤水,白血自流通。无中。
胎已兆,见龟蛇乌兔,恍惚相逢。
但坎离既济,复垢交融。
了得真空命脉,天地里、万物春风。
阴阳外,天然夫妇,一点便成功。
山樵夏斩樗栎枝,受尽日炙兼风吹。
天寒岁晚见功用,春透肝鬲连腰肢。
一室暖香胜桦烛,破衲纫缝针线续。
床头瓮子新篘成,翁媪分齑小筵席。
山家此乐无厌时,何须玉笋扶金卮。
我亦平生知此味,今年此味奇更奇。
山中低厂编错薪,不知山外飞氛尘。
一尘一窝榾柮老稚均,此时痛快出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