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倚霞梯万丈馀,共看移步入宸居。
晓随鹓鹭排金锁,静对铅黄校玉书。
漠漠禁烟笼远树,泠泠宫漏响前除。
还闻汉帝亲词赋,好为从容奏子虚。
高倚霞梯万丈馀,共看移步入宸居。
晓随鹓鹭排金锁,静对铅黄校玉书。
漠漠禁烟笼远树,泠泠宫漏响前除。
还闻汉帝亲词赋,好为从容奏子虚。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宏伟建筑中校阅书籍的景象,展示了古人对学问和文学的尊崇。"高倚霞梯万丈馀"一句,通过对楼阁高度的夸张,突出了建筑的壮丽与作者所处环境的庄严。"共看移步入宸居"则表现了诗人与他人共同在这宏伟空间内迈步前行,进入高贵的住宅。
接下来的"晓随鹓鹭排金锁,静对铅黄校玉书"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清晨时分,伴随着鸟鸣声响,诗人在安静中校订着用贵重材料装帧的书籍。这里的"鹓鹭"指的是宫廷中的鸟类,而"金锁"和"玉书"则象征着珍贵的文献。
"漠漠禁烟笼远树,泠泠宫漏响前除"两句,再次强调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深邃。春天的微烟笼罩着远处的树木,而宫中的水钟声也在清晨回荡。
最后,"还闻汉帝亲词赋,好为从容奏子虚"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皇帝亲自作文、赞美文学才子的景象的向往之情。这里的"汉帝"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崇尚文化的君主,而"子虚"则是一种古代的乐器,常用来比喻高雅的文学艺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宏伟建筑、宁静环境和对文学的尊重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学问与文学之美的深刻感悟。
曾为白社羁游子,今作朱门醉饱身。
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
重裘每念单衣士,兼味尝思旅食人。
新馆寒来多少客,欲回歌酒暖风尘。
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
愁应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
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著旧生衣。
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
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小舫信风回。
谁教一片江南兴,逐我慇勤万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