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
何当踏破双芒屐,却向昆仑望故乡。
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
何当踏破双芒屐,却向昆仑望故乡。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学者王国维所作的《读史二十首》中的第一首。诗人以深沉的历史感慨开篇,"回首西陲势渺茫"描绘出对西部边疆历史变迁的遥远与迷茫之感。"东迁种族几星霜"则暗示了民族迁移和历史沧桑,历经无数个春秋冬夏。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回归故土的渴望:"何当踏破双芒屐",意指何时才能如古人般轻快地踏上旅途,打破眼前的困境。"却向昆仑望故乡",昆仑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西部边疆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诗人借此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回归理想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于山水之间,体现了王国维深厚的史学素养和浓郁的家国情怀。
双浆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
酒醒波远,政凝想、明珰素袜。
如今安在,唯有栏杆,伴人一霎。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
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
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
未知孰是?
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
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
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词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
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
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
人何在?
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
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
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
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霓裳中序第一·丙午岁》【宋·姜夔】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词之怨抑也。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https://shici.929r.com/shici/IpCYEn.html
玉鞭重倚。
却沈吟未上,又索离思。
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
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发梳洗。
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
西窗夜凉雨霁。
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
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
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
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亭皋正望极。
乱落江莲归未得。
多病却无气力。
况纨扇渐疏,罗衣初萦。
流光过隙。
叹杏梁、双燕如客。
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
乱蛩吟壁。
动庾信、清愁似织。
沈思年少浪迹。
笛里关山,柳下坊陌。
坠红无信息。
漫暗水,涓涓溜碧。
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