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王与谢,逸韵比南金。
不遇销忧日,埃尘谁复寻。
旷怀澹得丧,失意纵登临。
彩槛浮云迥,绮窗明月深。
虬龙压沧海,鸳鸯思邓林。
青云伤国器,白发轸乡心。
功高恩自洽,道直谤徒侵。
应笑灵均恨,江畔独行吟。
高楼王与谢,逸韵比南金。
不遇销忧日,埃尘谁复寻。
旷怀澹得丧,失意纵登临。
彩槛浮云迥,绮窗明月深。
虬龙压沧海,鸳鸯思邓林。
青云伤国器,白发轸乡心。
功高恩自洽,道直谤徒侵。
应笑灵均恨,江畔独行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在的境界。开篇“高楼王与谢,逸韵比南金”两句,通过对古人高洁品格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情操的向往和追求。“不遇销忧日,埃尘谁复寻”则表现了诗人面对世事变化无常时的心境,虽有所思,却又感到无从寻觅。
接着,“旷怀澹得丧,失意纵登临”两句中,“旷怀”指的是心胸开阔,但“澹得丧”则是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诗人虽然内心有所失落,但依然能够超脱物外,不为世俗所羁绊。
“彩槛浮云迥,绮窗明月深”描写了一个静谧美好的夜晚场景,彩色的栏杆下,云彩飘逸,窗内的明月映照出室内的宁静与深邃,这里诗人通过对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清高脱俗。
“虬龙压沧海,鸳鸯思邓林”中,“虬龙压沧海”形象宏大,表明诗人内心的力量与广阔;而“鸳鸯思邓林”则是说到诗人对古代贤才邓林(即邓禹)的怀念之情。
“青云伤国器,白发轸乡心”两句中,“青云伤国器”可能是在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白发轸乡心”则是说到诗人因为思念家乡而感到悲伤,这里的“白发”形象,往往用来比喻年迈或悲哀。
“功高恩自洽,道直谤徒侵”表达了诗人对于功成名就后的淡然态度,以及面对非议时的坦然接受。这里的“道直谤徒侵”可能是在说,即使是正直之道,也难免会遭到不公平的诽谤。
最后,“应笑灵均恨,江畔独行吟”两句,是诗人对待世事的一种豁达态度。面对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和情感上的遗憾,诗人选择了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面对,用“江畔独行吟”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尽日苦久旱,凌朝得微凉。
悠悠我所思,眇眇天一方。
搔首亟盥沐,篮舆上河梁。
城阇士如林,进取自行藏。
孰甘尺蠖屈,孰羡鸣凤翔。
分寸丝忽间,胶扰互奔忙。
唶嗟尚何诣,交谊或难忘。
山堂兮方斋,城树郁葱苍。
岂无尘榻地,茗瀹容细尝。
放身易云晚,屋角下残阳。
虚明见云风,从君以徜徉。
须臾夜色起,片月翻流光。
影静理无违,语惬情不伤。
相将得岁寒,留目禾黍场。
可以饱吃饭,馀事扫秕糠。
蜀道一琴鹤,高斋二百年。
中原之文物,谏疏庆历传。
政涂竟以归,虚白更安禅。
呜呼清风长,不与时俗迁。
每行大夫墟,踌躇倍依然。
或逢其耳孙,此意庶可宣。
敢论家世旧,岂但姻戚联。
只今我衰微,青衫空裹缠。
忧家复忧国,和战何其偏。
世臣匪乔木,休戚实共焉。
君从郑庄来,邂逅惊四筵。
到我南溪上,访我南涧边。
饮我一两杯,和我三四篇。
扶摇手中笔,湛如朱丝弦。
公侯必复始,爱直尔青毡。
要知先贤后,瓜瓞自绵绵。
子产晋叔向,信矣仇池仙。
度江今几时,恐同元祐初。
中间一报复,河洛已丘墟。
先生讲金华,此意将何如。
君子与小人,似难动诛锄。
要使各当位,正论常有馀。
幸哉边陲静,群蛮亦安居。
大是民力穷,郡邑困军储。
又且士气弱,虚言多阔疏。
先生其扶持,行顾平日书。
西风动召节,帅阃来徐徐。
经行得古台,逸揽志愈摅。
孺子守穷巷,敢负师训欤。
殷勤拜席间,别语不暇舒。
斐然忽成章,先生其念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