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上风宜旧罕传,邦人谁说贡鳞鲜。
隔淮小市若古画,接楚远山疑宿烟。
民舍卑洼多困水,农畴硗瘠少逢年。
顾予居里号繁胜,举目只为乡思牵。
泗上风宜旧罕传,邦人谁说贡鳞鲜。
隔淮小市若古画,接楚远山疑宿烟。
民舍卑洼多困水,农畴硗瘠少逢年。
顾予居里号繁胜,举目只为乡思牵。
这首诗描绘了泗上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泗上风宜旧罕传”,暗示了泗水之上的微风虽宜人却鲜为人知,暗含着一种宁静而古老的气息。接着,“邦人谁说贡鳞鲜”表达了对当地渔业资源的疑问,暗示着昔日贡品鱼鲜可能已不多见。
“隔淮小市若古画”运用比喻,形容淮河两岸的小市如一幅静谧的古代画卷,展现出古朴而雅致的景象。而“接楚远山疑宿烟”则进一步描绘了远处楚地连绵起伏的山峦,如梦如幻,仿佛笼罩在傍晚的炊烟之中。
诗中转而关注民生,“民舍卑洼多困水”,揭示了当地居民住所低洼,常受洪水困扰的现实。而“农畴硗瘠少逢年”则表达了农田贫瘠,收成稀少的困境,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
最后,诗人自谦地说自己居住的地方虽然号称繁华,但每当举目所见,心中却被对故乡的思念深深牵引。“举目只为乡思牵”直抒胸臆,流露出浓厚的乡愁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泗上地区的景致,同时也揭示了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以及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龙坂弥年别,长兹仰道风。
梦曾瞻使节,喜忽得诗筒。
词藻春林秀,恩私地镇崇。
因将示知者,传诵满江东。
昔在童蒙岁,学礼暨诗书。
肃肃秉庭训,罔敢宁斯须。
积习将一纪,心目多勤劬。
本此修拙辞,阶之登仕途。
得以施所学,闻者谓之迂。
吾道固未行,或嗤为腐儒。
腐诚如所云,儒非吾敢居。
时英贱民政,亦诮官之粗。
嘉言屡诒勖,周旋画伟谟。
胡不事章句,清贵无加于。
我闻今学者,为人不自图。
六朝文物壅,化源由是枯。
华文愧不能,迷深甘守株。
古人不得见,临风重欷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