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枝惊说平林尽,霜天几回漂泊。
画舫烟迷,朱桥日暮,多少荒凉村落。
空仓去却,叹廷尉门前,哭饥谁托。
化蛤余生,水云何处梦难著。枋榆重问旧约。
燕泥凋粉壁,一样萧索。
废垒闲寻,疏梅乍放,且喜幽香堪啅。
雕檐半角,更休忆华堂,那时行乐。
翠羽清啼,近来风信恶。
故枝惊说平林尽,霜天几回漂泊。
画舫烟迷,朱桥日暮,多少荒凉村落。
空仓去却,叹廷尉门前,哭饥谁托。
化蛤余生,水云何处梦难著。枋榆重问旧约。
燕泥凋粉壁,一样萧索。
废垒闲寻,疏梅乍放,且喜幽香堪啅。
雕檐半角,更休忆华堂,那时行乐。
翠羽清啼,近来风信恶。
这首《齐天乐·寒雀》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寒雀的活动,展现了作者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
开篇“故枝惊说平林尽”,以寒雀在枯枝上的惊叫,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变迁,平林尽处,一片萧瑟。接着“霜天几回漂泊”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寒冷和时间的流逝,寒雀在霜天中多次漂泊,象征着人生的飘零不定。
“画舫烟迷,朱桥日暮”描绘了一幅烟雾缭绕、日落黄昏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悲凉的氛围。“多少荒凉村落”则直接点明了环境的荒芜,寒雀所见所闻皆是衰败之景。
“空仓去却,叹廷尉门前,哭饥谁托”几句,借寒雀的视角,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空荡的粮仓,廷尉门前的哀鸣,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无助。
“化蛤余生,水云何处梦难著”则寓言化为蛤蟆的寒雀,即使生存下来,也找不到安身之所,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绝望。
“枋榆重问旧约,燕泥凋粉壁,一样萧索”通过寒雀重访旧地,却发现一切已物是人非,燕子的巢穴也已凋零破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世事的变迁。
“废垒闲寻,疏梅乍放,且喜幽香堪啅”虽然废墟中仍有梅花绽放,散发幽香,但寒雀只能啄食,无法享受,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困境的无奈。
最后,“雕檐半角,更休忆华堂,那时行乐。翠羽清啼,近来风信恶”以寒雀在雕梁画栋间啼鸣,对比往昔的繁华与现在的凄凉,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恶劣环境的感叹。
整首词通过寒雀的视角,细腻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与社会现实的冷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神池望不极,沧波接远天。
仪星似河汉,落景类虞泉。
年深平馆宇,道泰偃戈船。
差池下凫雁,掩映生云烟。
浪花开已合,风文直且连。
税马金堤外,横舟石岸前。
羽觞倾绿蚁,飞日落红鲜。
积水浮深智,明珠曜雅篇。
大鲸方远击,沈灰独未然。
知君啸俦侣,短翮徒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