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座群书如累玉,夜灯忘睡昼忘饥。
文章须用圣贤断,议论要通今古疑。
孟子岂无仁义国,荀卿犹作帝王师。
太平歧路安于掌,好跨大宛万里驰。
绕座群书如累玉,夜灯忘睡昼忘饥。
文章须用圣贤断,议论要通今古疑。
孟子岂无仁义国,荀卿犹作帝王师。
太平歧路安于掌,好跨大宛万里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的《勉学者》,他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学者沉浸于书海中的情景。"绕座群书如累玉"形象地写出书籍堆积如山,犹如美玉环绕,显示出学者的勤奋和藏书的丰富。"夜灯忘睡昼忘饥"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废寝忘食的学习态度。
诗中,作者鼓励学者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文章须用圣贤断",意味着写作应以圣贤的道德为准则,表达出对学术品德的重视。"议论要通今古疑"则倡导学者在学术研究中要有广阔的视野,既能通晓古今,又能解答疑惑。
接着,诗人借孟子和荀卿的事例,指出即使在儒家学说中有如孟子主张仁义的理想社会,也有如荀卿这样的学者能成为帝王的老师,暗示学者应有宏大的理想和深远的影响。
最后,"太平歧路安于掌"寓意在太平盛世,学者的道路虽然众多,但只要坚定信念,就能如同驾驭骏马般跨越万里,追求学问的极致。整首诗寓教于乐,激励学者们在学术道路上勇往直前。
鸃带中涓,貂襜外戚,虎落三匝朱门。
爵冠四千石秩,琐甲连阍。
金吾朝收扃阁印,玉娥夜散绮楼魂。
南柯底,蚁国梦醒,凄凉露影泡痕。
谁信,炀鼎息,华戟偃,怨风宰木声吞。
剩有后园种菜,憔悴王孙。
废厨烟冷饥鸱叫,空堂月黑暗狸蹲。
嬉春院,多半赁栖他姓,贩浊屠浑。
绿珠恩,红线侠。论古动眉颊。
恁得黄衫,媵汝莫邪匣。
奈何绝壁猿巡,重梯虎守,遁不出、桃花门狭。
计都乏。又难猝办明珠,换署玉贞帖。
海石盟虚,枯烂须愁霎。
他时返雁钱唐,回头天杪,剩无数、乱山云迭。
危梯翠迭,问五松、何处秦时日观。
绀凤白鸾翩可画,玉葆金支零乱。
扪斗三清,陵风万仞,目到青边断。
壶公仙去,瀛洲知在近远。
那分携我琼箫,共登绝顶,唱得回飙满。
一跃金丸浮翳尽,大地春莺都啭。
渤海碑铭,茂陵文稿,不值飞蓬卷。
归来对酒,袖中残絮犹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