嶰谷新裁六尺形,半含宫徵半扶行。
吹时只恐成龙去,策处常疑作凤鸣。
挂壁影怜秦女瘦,敲门音合舜《韶》清。
月明拄向仙坛上,同和钧天奏九成。
嶰谷新裁六尺形,半含宫徵半扶行。
吹时只恐成龙去,策处常疑作凤鸣。
挂壁影怜秦女瘦,敲门音合舜《韶》清。
月明拄向仙坛上,同和钧天奏九成。
这首明代诗人丁敏的《箫杖》描绘了一根精心制作的箫杖,形制独特,似六尺之长,音色深沉而富有变化。它既能展现出宫徵之声的华美,又能如同扶持行走般稳健。吹奏时,箫声仿佛能引来龙凤,令人担忧其神奇力量;而在手中把玩,又似乎能发出如凤鸣般的清越之音。
箫杖挂壁时,其影子映照出秦女般的纤细,更显出一种空灵之美;敲击之时,声音清亮,仿佛与舜帝的《韶》乐相合,意境高雅。在明亮的月光下,这箫杖被举向仙坛,仿佛能与天籁之音一同奏响九重天的钧天乐章,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音乐境界。整首诗通过箫杖这一物象,传达了作者对音乐艺术的崇尚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河水东注海,海流亦复东。
人言如沃焦,毕竟谁能穷。
蓬莱不可渡,万里悲天风。
北斗揭西柄,影落清波中。
耿耿欲回澜,荡漾涵虚空。
昔闻有碣石,助禹成神功。
我将往求之,道险多蛟龙。
静观叹逝者,缅怀川上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