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一别已多年,梦里湖山尚宛然。
三竺楼台晴似画,六桥杨柳晚如烟。
青云鹤下梅边墓,白发僧谈石上缘。
残睡惊来倍惆怅,可堪身世老南滇。
杭城一别已多年,梦里湖山尚宛然。
三竺楼台晴似画,六桥杨柳晚如烟。
青云鹤下梅边墓,白发僧谈石上缘。
残睡惊来倍惆怅,可堪身世老南滇。
这首诗以梦境中的杭州山水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杭州的深切怀念。"杭城一别已多年,梦里湖山尚宛然",诗人虽然远离杭州多年,但梦中仍能见到那熟悉的湖光山色,流露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接着,诗人描绘了杭州的自然美景:"三竺楼台晴似画,六桥杨柳晚如烟"。三竺寺的楼台在晴朗的日子里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六桥边的杨柳在傍晚时分则像轻烟般袅袅,生动地展现了杭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青云鹤下梅边墓,白发僧谈石上缘",这一联则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鹤、梅、墓、僧、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静谧深远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生死、禅理的感悟。
最后,"残睡惊来倍惆怅,可堪身世老南滇",诗人从梦境回到现实,因梦醒而感到更加的惆怅和无奈,表达了对自身命运和年华逝去的感慨,以及对故乡杭州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杭州山水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感染力。
黄芦瑟瑟吴江冷,烟月空濛湿秋景。
脊令对对在原头,来往飞鸣翻瘦影。
何人写此意应殊,生色初疑造化俱。
世情徒解誉名笔,我独临风悲友于。
忆昔同胞将七弟,钟爱先王分一气。
凤雏龙种竟难成,芳草斜阳尽捐弃。
黄金色相玉精神,暂缘谪限留风尘。
不是吾家吝茅土,多应霄汉回星辰。
谫薄嗟余嗣重位,国玺相传恒恐坠。
披图忆弟更思亲,独立乾坤洒清泪。
凿破苍苔地,引来寒溜长。
中有碧荷盘,红莲净以芳。
薰风扇炎熇,赤日回朱光。
披襟坐钓石,高柳阴生凉。
诗成复浩歌,对酒成疏狂。
恣我一朝乐,焉知人事忙。
邀宾时共适,临流飞羽觞。
洒然万虑清,援琴调宫商。
地僻绝喧杂,世事浑相忘。
兹盟幸无爽,终岁来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