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石斋先生十首·其七》
《赠石斋先生十首·其七》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每每定山子,诗传到海傍。

闲情今转别,老笔更无双。

黑发从渠白,流光去自忙。

寄声泉石下,痴病只寻常。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光所作的《赠石斋先生十首》中的第七首。诗中通过对“定山子”的描绘,展现了对石斋先生艺术成就的高度赞誉与深深敬意。

“每每定山子,诗传到海傍。”开篇即以“定山子”这一形象,巧妙地将石斋先生的诗歌作品与广袤的海洋联系起来,寓意着他的作品如同山峰一般,不仅在本地流传,更跨越地域,传遍四方,影响深远。

“闲情今转别,老笔更无双。”接着,诗人赞美石斋先生的闲适之情和老练的笔力。这里的“闲情”不仅指石斋先生创作时的心境,也暗含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态度。“老笔无双”则高度赞扬了石斋先生的书法或绘画技艺,强调其独步一时,无人能及的艺术造诣。

“黑发从渠白,流光去自忙。”这一句通过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自然规律,进一步表达了对石斋先生年华易逝、岁月匆匆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追求、不畏时光的敬佩。

“寄声泉石下,痴病只寻常。”最后两句,诗人以“寄声泉石下”表达对石斋先生艺术境界的向往与追求,仿佛在清泉与岩石之间,传达出对自然与艺术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而“痴病只寻常”则是对石斋先生执着于艺术、不为世俗所动的品质的肯定,将他的艺术追求比作一种寻常的“痴病”,既幽默又深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石斋先生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也表达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的深刻理解和由衷敬仰。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风雪中作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

蹋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0)

自题小草亭

新结一茅茨,规模俭且卑。

土阶全垒块,山木半留皮。

阴合连藤架,丛香近菊篱。

壁宜藜杖倚,门称荻帘垂。

窗里风清夜,檐间月好时。

留连尝酒客,句引坐禅师。

伴宿双栖鹤,扶行一侍儿。

绿醅量盏饮,红稻约升炊。

龌龊豪家笑,酸寒富室欺。

陶庐闲自爱,颜巷陋谁知。

蝼蚁谋深穴,鹪鹩占小枝。

各随其分足,焉用有馀为。

(0)

初到江州寄翰林张李杜三学士

早攀霄汉上天衢,晚落风波委世途。

雨露施恩无厚薄,蓬蒿随分有荣枯。

伤禽侧翅惊弓箭,老妇低颜事舅姑。

碧落三仙曾识面,年深记得姓名无。

(0)

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0)

淇上田园即事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0)

题赤桥庵上人画梅

古人画松如画龙,上人画梅如画松。

笔端夭矫不可状,墨妙直与鸿濛通。

惨惨著花二三萼,力透纸背非人功。

隆冬寒阴闭天地,入水作骨阳曦穷。

百树冻折草蒂死,乃有此物出与争其锋。

上人举眼偶得之,神与意会笔亦从。

此梅非梅亦非画,实有元气罗心胸。

乾坤黯淡辟生面,从此天下知春风。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