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荔枝》
《荔枝》全文
明 / 刘祖满   形式: 七言律诗

岭南五月荔如丹,望若虬珠颗颗圆。

叶带密云笼鹤顶,枝迎疏雨湿鸡冠。

擘来崖蜜侵衣腻,嚼去琼浆溅齿寒。

莫厌食多愁内热,红尘无复到长安。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祖满的《荔枝》诗,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岭南五月荔枝成熟时的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荔枝的形态、色泽、口感以及与人的互动生动地展现出来。

首先,诗的开头“岭南五月荔如丹,望若虬珠颗颗圆”描绘了五月荔枝成熟的景象,用“如丹”形容荔枝的鲜艳红色,如同火焰一般热烈;“虬珠”则形象地描绘了荔枝圆润饱满的形状,仿佛是盘旋的龙珠,既突出了荔枝的色泽,也强调了其形态之美。

接着,“叶带密云笼鹤顶,枝迎疏雨湿鸡冠”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荔枝树的环境和细节。这里通过“密云”、“鹤顶”、“疏雨”、“鸡冠”等意象,不仅展现了荔枝树生长的环境,还巧妙地将荔枝与周围景物联系起来,营造了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美。

“擘来崖蜜侵衣腻,嚼去琼浆溅齿寒”则是对荔枝口感的直接描述。通过“崖蜜”、“琼浆”等词汇,形象地表现了荔枝汁液丰富、甘甜如蜜的特点,同时“侵衣腻”、“溅齿寒”则从触感和味觉上增加了读者的感官体验,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荔枝的美味。

最后,“莫厌食多愁内热,红尘无复到长安”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之情,并借荔枝寄托了对远离尘嚣、向往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红尘”象征着世俗的纷扰,而“长安”则可能暗指繁华喧嚣的生活,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简单、纯净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荔枝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荔枝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和情感的寄托,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刘祖满
朝代:明

刘祖满,字兰雪,一字畹卿。顺德人。兰雪生而端庄,幼嗜古书,喜作韵语。有孝行。年十四,母目忽瞽,祷以身代。夜梦神告以燃指,觉如神诲,痛仆于地。母惊,扪抱大哭,两目遂开。人以为纯孝所感,州府表其事。长适何维柏之从孙允衎。年二十四卒。著有《丛桂剩稿》、《梅妆阁集》。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六。
猜你喜欢

向侍郎挽诗二首·其一

策足王城日,声名显妙年。

剸裁无肯綮,施置不拘牵。

惊坐瞻挥麈,丰财赖算鞭。

中兴良吏盛,佳传压甘泉。

(0)

杂咏下.绿毛龟

青髯千岁寿,绿发九江希。

巢叶相渐染,沙边曳水衣。

(0)

杂咏下.濠上

大鱼缓扬波,小鱼轻触芰。

鱼乐我能知,我来鱼不避。

(0)

枕上示景卢·其二

南憩番禺北抵燕,片帆西上驻荆门。

平生不作东瓯梦,荔子丹时念灌园。

(0)

次韵白沟河

唐馀画壤愧鸿沟,西闭关门汉道柔。

一自旄头入京洛,至今泉水不东流。

(0)

次韵北使邀观常丰湖

一派澄湖何处来,鸣桹渔子聚还开。

主人甚顾他乡客,莫使归途欠一杯。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