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三间一坞云,此窝真足养吾神。
不知逐鹿断蛇手,但见落花啼鸟春。
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
古今天地何穷尽,愧我其间作散人。
茅屋三间一坞云,此窝真足养吾神。
不知逐鹿断蛇手,但见落花啼鸟春。
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
古今天地何穷尽,愧我其间作散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场景,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和自由。"茅屋三间一坞云",开篇即设置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茅屋代表着简朴和远离尘嚣,而"一坞云"则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仿佛诗人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接着的"此窝真足养吾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居生活的满意和珍惜。这里的"窝"字用得十分巧妙,既指代茅屋,又有归宿的意味,强调了这个空间对于诗人的精神寄托。
第三句"不知逐鹿断蛇手",则是从行动上表达诗人与世俗的隔绝。"逐鹿断蛇"原本是武将的英勇形象,但在这里却被用来反衬诗人的超脱,不再关注外界的纷争和功名。
紧接着的"但见落花啼鸟春",则是从感受上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融合。"落花啼鸟"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诗人沉浸于这份宁静和美好之中。
以下两句"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具体描写了诗人的生活细节。"石几梅瓶"暗示着诗人对艺术的欣赏和生活的雅致,而"地炉茶鼎煮泉新"则展现了一种慢生活的享受,每一壶新煮的泉水都充满了生命力。
最后两句"古今天地何穷尽,愧我其间作散人",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世界的超然和自我反省。"古今天地何穷尽"似乎在问整个世界的繁华是否值得追求,而"愧我其间作散人"则表现了诗人的自谦之情,他选择了不随波逐流,宁愿做一个自由散漫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自然美好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名的超越。
秋光如许,更先知、秋冷瘦人应是。
清减沈郎腰一搦,可与黄花相似。
枕上家山,灯前乡树,梦阻盈盈水。
归期莫卜,莼鲈兴隔千里。
从此滚滚尘红,茫茫路黑,歧径迷杨子。
爱赋刘安招隐句,只恐壮心难已。
一夜西风,满湖木叶,此际凉波起。
怀人天末,扁舟我欲归矣。
一梦蘧蘧,早悟彻、浮生是幻。
忆蠖屈、草茅伏处,化身未现。
裹叶青虫谁鉴赏,抱枝毛蛹真堪厌。
忽高飞、彩翼焕文章,群争羡。亭榭好,芳寻遍。
锦绣里,花迷恋。纵繁华也要、能消福艳。
春色名园酣富贵,秋风败堵忘贫贱。
味庄周、意趣最幽深,宜参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