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碧云房,苔地不盈丈。
古石六七株,修竹覆其上。
石兄既奇秀,竹君亦高尚。
岁晚永相依,屹不染尘坱。
方参香严师,曾识牛丞相。
解鞍时一息,吾其得閒放。
上人碧云房,苔地不盈丈。
古石六七株,修竹覆其上。
石兄既奇秀,竹君亦高尚。
岁晚永相依,屹不染尘坱。
方参香严师,曾识牛丞相。
解鞍时一息,吾其得閒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开篇“上人碧云房,苔地不盈丈”通过对碧云房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幽深的空间,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青苔覆盖,给人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
接下来的“古石六七株,修竹覆其上”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古老的石头和挺拔的竹子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其中“古石”象征着稳固与悠久,“修竹”则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诗人通过“石兄既奇秀,竹君亦高尚”一句,将自然景物拟人化,使其具有了人的品质。这里的“石兄”和“竹君”显示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岁晚永相依,屹不染尘坱”则描绘了时间流逝与自然景物相互依存的美好画面。尽管岁月在不断地流转,但这些自然之物始终保持着它们纯净无瑕的本质。
最后,“方参香严师,曾识牛丞相。解鞍时一息,吾其得閒放”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某位高僧或士人的怀念,以及希望在忙碌之余能有片刻自我放松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拟人化手法,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尘世的愿景。
本自吴越冶游郎,结交燕蓟少年场。
长裾不曳朱门里,樗蒱大叫青楼旁。
被酒目摄羽林骑,拥金作使邯郸倡。
弟畜灌夫,师事田光。得意一言,失意一言。
相怨一方,相慕一方。
男儿过逢好惊座,世事握龊宁陆梁。
姓名何惜借轻薄,出处未须论侯王。
亲知犹向隅,有钱徒充囊。
雠家犹戴天,有客徒满堂。猛虎可值,俗子莫当。
平生片心照秋水,明日报恩还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