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丙戌赴谪下雉过小金山谒苏祠与诸季言别》
《丙戌赴谪下雉过小金山谒苏祠与诸季言别》全文
明 / 王学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晚泊灵洲共举杯,探奇重上妙高台。

且看往哲留青史,肯谓明时弃不才。

棠棣风和增缱绻,庭萱日丽重徘徊。

诘朝借问阳关路,来往逢人问折梅。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王学曾在丙戌年被贬至雉地途经小金山,拜访苏祠并与兄弟们话别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历史先贤的敬仰,以及对当前政治环境的感慨。

首联“晚泊灵洲共举杯,探奇重上妙高台”,描绘了诗人夜晚停泊在灵洲,与友人举杯畅饮,随后又一同攀登妙高台探寻奇景的画面。这既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颔联“且看往哲留青史,肯谓明时弃不才”,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身处明时却未能得到重用的无奈与感慨。这里“往哲”指的是历史上的贤人,“青史”象征着历史的记载,而“明时”则暗示了当时的政治环境。“不才”则是诗人自谦之词,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华却未被重用的境遇。

颈联“棠棣风和增缱绻,庭萱日丽重徘徊”,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棠棣风和,比喻兄弟间和睦相处;庭萱日丽,则是形容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兄弟们再次相聚的情景。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兄弟间的情感交流与和谐共处。

尾联“诘朝借问阳关路,来往逢人问折梅”,则以问路和询问折梅为引子,预示了诗人即将离开,与兄弟们分别的场景。阳关路,是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此处借指离别之路;折梅,古代送别时常见的一种习俗,表示对离人的思念与祝福。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兄弟们的不舍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历史、自然和未来的思考与感慨,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作者介绍

王学曾
朝代:明

明广东南海人,字唯吾。万历五年进士。授醴陵知县,调崇阳,擢南京御史。请勿遣官校捕人,请斥语涉邪妄之内官。忤旨,降兴国判官。后迁光禄丞,与少卿涂杰疏争三王并封,削籍归。
猜你喜欢

小隐园拟乐天

吏隐厅西小隐园,小塘池在卧房前。

指垂杨柳为烟客,认白莲花是水仙。

歌案柳枝翻折柳,醉斟莲叶倒垂莲。

不烦驰誉丹青笔,胜醉仙图是处传。

(0)

夜过白马湖

春水满湖芦苇青,鲤鱼吹浪水风腥。

舟行未见初更月,一点渔灯落远汀。

(0)

寄奎章学士济南李溉之·其二

笑掷金龟上酒船,不须图像在凌烟。

碧罗衫色乌纱帽,便是开元李谪仙。

(0)

答茅山道士见寄

道人自有爱山癖,蜡屐平生几两穿。

七窍冷云秋喷竹,一琴明月夜调弦。

山中紫府茅君宅,肘后丹方许史传。

短褐拟寻黄犊出,长镵斸雪早春前。

(0)

夜坐分韵得此字

逢冬亦欲乡风举,客舍萧条念闾里。

夜寒铁马嘶北风,漏下铜壶冻春水。

床头斗酒复何为,灯下三豪犹在此。

明朝上马气如云,挥剑长歌为君起。

(0)

何国器以精艺受知出而徵入者数矣出守江阴尚虑其不果行也书以赠之

华发萧萧旧秘书,木天图籍几勤劬。

莫教作郡江南去,天子时时幸石渠。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