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其九》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其九》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今所以知古,赖世有书史。

后所以信今,岂不亦藉此。

昔在韩魏公,治平四载耳。

仁皇实录就,贼贾独不尔。

窃位十六年,不奏理庙纪。

咸淳至德祐,抑又可知矣。

国亡邪正混,衮挞笔孰泚。

衰翁抱丹心,但恐将溘死。

(0)
翻译
我们如今了解过去,全靠世代留存的书籍和历史记录。
未来要相信现今,难道不是同样依赖这些文献吗?
从前韩魏公执政时期,只有四年太平时光。
仁宗实录已经完成,唯独奸臣贾似道不行。
他窃取皇位十六年,从不向朝廷报告政事的法度和典章。
从咸淳到德佑年间,他的行为更加明显可见。
国家衰亡时,善恶不分,权臣篡位,史官怎能不愤怒?
我这垂暮老人怀揣忠诚,只担心在我去世前,正义未能彰显。
注释
书史:书籍和历史。
信今:相信现今。
韩魏公:指韩侂胄或魏了翁,南宋官员。
仁皇:指宋仁宗。
贼贾:指贾似道,南宋奸臣。
衮挞:比喻权臣专横。
笔孰泚:史官愤怒,不敢记载。
衰翁:老者自称,指诗人自己。
溘死:突然死亡。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其九)》。诗中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依赖和对真实记录的渴望,以及对昔日英雄、忠诚官员的怀念。

诗人通过“今所以知古,赖世有书史”开篇,强调历史知识的传承与文献的重要性。接着,“后所以信今,岂不亦藉此”表明了对现实记录的依赖和信任,也是通过文字来实现。

接下来的几句“昔在韩魏公,治平四载耳。仁皇实录就,贼贾独不尔。”提到了历史上的某位官员及其治理时期的成就,但对另一类人——如贼贾(可能指不法之徒或贪官污吏)则没有被记录。

“窃位十六年,不奏理庙纪”似乎是在批评那些长时间占据职位却不为后世留下任何贡献的人。紧接着,“咸淳至德祐,抑又可知矣”可能是对某些道德高尚或有功绩的事件表示赞同。

最后两句“国亡邪正混,衮挞笔孰泚。衰翁抱丹心,但恐将溘死”则表达了在国家覆灭、是非混淆的情况下,诗人对于真相难以被记录的忧虑,以及对忠诚之心的坚守和对死亡的担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的角度,探讨了记载与遗忘、忠诚与背叛等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以及对于忠良之士的怀念。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凤吹二十四首·其十七

千里迢遥堇子江,忽传幽谷锁无双。

押衙慨任衔书鸟,磨勒飞瞒守户尨。

且喜归途仍巧遇,从知历劫未轻降。

东风付与周郎便,赍返如初心一腔。

(0)

为章生成之题新城遗照三首·其一

瞻拜遗容思渺然,明湖衰柳尚吹绵。

问谁续赋青旸道,寥落行踪三百年。

(0)

梦中作二首·其二

江城东去即天涯,顾我无心怅别离。

新月微茫烟气重,石桥细火夜航迟。

(0)

预作消寒九集次艾臣吏部韵四首·其四

十五年前事,中朝恨鹤轩。

胆张才士酒,情重野人暄。

天地有奇作,江湖浮大樽。

何如高卧者,花下听禽言。

(0)

还乡遇雨早眠,十一日黎明作

长路暗车尘,年光催旅人。

颓云负郭晚,微雨故园春。

邑犬不吠夜,邻鸡初向晨。

烽烟怀往岁,欲涉道无津。

(0)

秋感次谦公韵

落日江田暝,荒烟下戍楼。

佳兵匪祥器,遗袂几中洲。

鬼火平林夜,殇魂海国秋。

谁将上方剑,一为剪蛟虬。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