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家苦,镇常忙。忙来忙去到无常。作阴囚,住鬼房。
修行好,不曾忙。闲闲闲里守真常。得修完,玉洞房。
养家苦,镇常忙。忙来忙去到无常。作阴囚,住鬼房。
修行好,不曾忙。闲闲闲里守真常。得修完,玉洞房。
这首元代马钰的《养家苦》是一首简洁而富有哲理的小诗,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修行的心境。诗中通过对比日常生活与修行状态,表达了对忙碌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之境的向往。
"养家苦,镇常忙",直接点出养家糊口的艰辛与日常的繁忙,这是许多人的生活常态。“忙来忙去到无常”,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无常和忙碌带来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作阴囚,住鬼房”运用比喻,将忙碌的生活比作阴暗的囚笼和恐怖的鬼屋,形象地描绘出在忙碌中失去自由和内心的不安。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这种困境,而是提出了另一种选择:“修行好,不曾忙”。
“修行好,不曾忙”表达出作者对于内心平静、修行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通过修行才能找到真正的安宁,不再为世俗事务所困。“闲闲闲里守真常”强调在闲暇时坚守内心的平静与真理,保持一种超脱的心态。
最后两句“得修完,玉洞房”寓意修行的圆满,如同进入玉质的宫殿,象征着精神世界的升华和永恒的宁静。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揭示了忙碌生活中寻求心灵解脱的主题,体现了道家追求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
明月何皎皎,流光入城闉。
永怀辽鹤去,及归无故人。
故人亦何许,往事不忍陈。
龙逝鼎河寂,麟伤周道湮。
桑溟变俄顷,干戈遍穹垠。
眼中万年少,谈笑乘朱轮。
王侯与卿士,零落随埃尘。
兴亡固有数,贵贱亦有因。
狐裘冬则御,桃笙夏乃珍。
万事每如此,毋为徒苦辛。
先故居此山,两翁各婵嫣。
少翁复北徙,宅废馀此泉。
翁死且求饮,他水辄弃捐。
试以真水往,一杯同蜕蝉。
两翁不可见,久矣为飞仙。
泽馀有尽世,泉流无竭年。
耜岩少翁后,往岁勘丹铅。
倚徙感陈迹,瘦蛟落长笺。
迩来绝妙语,此意谁能传。
岂知援溺手,铁石新磨镌。
嗟予世味薄,饮水抛荤膻。
时时汲脩绠,洗眼看残编。
君本邺中士,行向建业去。
故都多感慨,尽在登临处。
乃心所师仰,当年上元簿。
闭门玩微言,春风会归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