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业凌迟伯失宗,纷纷功利起衡从。
时君不识真王佐,卿禄宁辞十万钟。
周业凌迟伯失宗,纷纷功利起衡从。
时君不识真王佐,卿禄宁辞十万钟。
这首元代诗人吴当的《读史(其一)》描绘了一个王朝衰落的景象。首句“周业凌迟伯失宗”暗示了周朝的逐渐衰败,家族势力削弱;“纷纷功利起衡从”则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中人们追求权势和财富的浮躁,道德准则被功利心所取代。接下来,“时君不识真王佐”批评当时的君主未能识别真正的贤能辅佐,缺乏明主与良臣的携手;最后一句“卿禄宁辞十万钟”表达了对那些即使面对高官厚禄也不愿放弃原则的人的敬意,暗含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寓言式地揭示了社会变迁中的道德沦丧和贤才被埋没的现象,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和历史反思。
先生向来落异县,故人十载不相闻。
归来不但荒三径,点检松菊无一存。
裹轮加璧岂不好,朝廷礼数优遗老。
红旗黄纸久罢休,青山白云苦死留,咫尺西冈归未得。
只待桃花水生半篙碧,便拿短艇归结茅,共寻赤松与黄石。
风烟之表非人间,别有天地宽且闲。
周山卖却不要钱,袁家送酒一破颜。
犹嫌孤斟太落莫,更觅高人共杯杓。
银钩四纸墨尚鲜,妙处难与俗人言。
忽逢先生自天降,手扶太一青藜杖。
仙容可望不可亲,飘然飞去青霞上。
白蘋满棹何时归,秋著芦花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