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午思衣葛。偶閒行、西桥西去,游人争说。
小寺藤花开正好,树干千寻如铁。
花直上、千寻之末。
未到禅扉翘首望,早无边、紫气来空阔。
下更积,千堆雪。浑疑柳絮因风叠。
细看时、绣毬万颗,团团如月。
不是扁舟前日到,已过花开时节。
算转眼、春将人别。
金尽尚能谋一醉,只吴陵、酒恶难消渴。
煮茗共,山僧啜。
日午思衣葛。偶閒行、西桥西去,游人争说。
小寺藤花开正好,树干千寻如铁。
花直上、千寻之末。
未到禅扉翘首望,早无边、紫气来空阔。
下更积,千堆雪。浑疑柳絮因风叠。
细看时、绣毬万颗,团团如月。
不是扁舟前日到,已过花开时节。
算转眼、春将人别。
金尽尚能谋一醉,只吴陵、酒恶难消渴。
煮茗共,山僧啜。
这首《贺新郎·吴陵僧寺看紫藤绣球》描绘了诗人探访吴陵僧寺,观赏紫藤与绣球花的美丽景象。诗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和谐交融。
“日午思衣葛”,开篇即以夏日炎炎,诗人渴望清凉的葛衣,引出对吴陵僧寺的向往。“偶闲行、西桥西去”,轻描淡写间,透露出诗人漫步于西桥西畔的悠闲与自在。“游人争说”,则通过旁人的口述,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和现场感。
“小寺藤花开正好,树干千寻如铁”,诗人对藤花的赞美,不仅在于其盛开的美丽,更在于它与古老树干的对比,展现出一种坚韧与生命力。“花直上、千寻之末”,进一步强调了藤花的高耸与壮观。“未到禅扉翘首望,早无边、紫气来空阔”,诗人还未到达寺庙,便已感受到紫气东来的神秘与庄严,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场心灵之旅。
“下更积,千堆雪”,诗人将堆积的花朵比作雪堆,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营造出一种洁白而纯净的氛围。“浑疑柳絮因风叠”,通过柳絮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花朵的轻盈与飘逸。“细看时、绣毬万颗,团团如月”,绣球花的细节描写,展现出其圆润与饱满,如同满月般美丽。
“不是扁舟前日到,已过花开时节”,诗人感叹自己未能在花开的最佳时期到达,表达了遗憾之情。“算转眼、春将人别”,时间的流逝,春天即将过去,也意味着与美好事物的离别。“金尽尚能谋一醉,只吴陵、酒恶难消渴”,即使物质匮乏,仍能寻求精神的慰藉,但面对吴陵的美酒,却难以满足内心的渴求。
“煮茗共,山僧啜”,最后,诗人与山僧一同煮茶品茗,分享这份宁静与和谐,结束了这次充满诗意的旅程。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美好易逝的感慨,以及在自然与人文交汇处寻找心灵寄托的追求。
我拙不可药,卓立甘墨守。
文家瘗残篇,入世羞覆瓿。
穷窦暖清辉,劬书翳柽柳。
治乱究古今,持此永皓首。
高情抒阮啸,对客钳在口。
弱女等疗饥,羲皇遇尊酒。
故人深忧余,歧路自分剖。
励学惧无成,忳郁胡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