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有馀岁,不曾游此山。
因寻白云路,深入翠微间。
晓涧烟霞合,春岩草木斑。
谁灰心地火,占取一生閒。
七十有馀岁,不曾游此山。
因寻白云路,深入翠微间。
晓涧烟霞合,春岩草木斑。
谁灰心地火,占取一生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首次探访慈云院的情景。老者在寻求隐逸之境的过程中,踏入了翠绿的山林之中。清晨的山涧被轻烟与霞光交织,春日的岩石上覆盖着斑斓的草木。诗人以“心地火”比喻人生的追求与执着,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的审美情趣。
吴王埋玉几千年,水落池空得墓砖。
地下谁曾求宝剑,眼中吾已见桑田。
金凫寂寞随尘劫,石阙分明有洞天。
安得元之论往事,满山寒日散苍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