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乎易,万古传来惟一易。
羲文之心即是周孔心,问谁要于心外寻脚迹。
画之前,妙处难为言。画之后,乾坤实居万化先。
谁将乾坤大父母,下与五十六卦为等伍。
既道先天一字无,云何却以后天混入先天图。
嗟吁平生粗知读周易,只向本本原原认太极。
一易之外更无之,嗟哉何人更以三为七。
欲知玄,问子云。欲知包,问子平。
欲知筮,当叩焦与京。
要识乾坤真面目,请将四圣之经闭户十年读。
易乎易,万古传来惟一易。
羲文之心即是周孔心,问谁要于心外寻脚迹。
画之前,妙处难为言。画之后,乾坤实居万化先。
谁将乾坤大父母,下与五十六卦为等伍。
既道先天一字无,云何却以后天混入先天图。
嗟吁平生粗知读周易,只向本本原原认太极。
一易之外更无之,嗟哉何人更以三为七。
欲知玄,问子云。欲知包,问子平。
欲知筮,当叩焦与京。
要识乾坤真面目,请将四圣之经闭户十年读。
这首诗是宋代家铉翁的《岁暮传易终成长吟书送景山茂实》,主要探讨了《易经》的哲学内涵和理解方式。诗人强调《易经》的核心在于羲文(伏羲)和周公的思想,认为易学的精神内在于人心,而非寻求心外的痕迹。他指出画卦之前的深奥难以言表,而卦象之后则揭示了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诗人将乾坤视为天地父母,与卦象并列,批评后人混淆先天与后天的概念。
诗人自谦一生粗略研读《周易》,专注于太极的根本,认为易学之外别无他物。他借用古人如扬雄(字子云)、刘向(字子平)以及占卜家焦赣(字京)的例子,建议读者深入研究四圣的经典,即伏羲、文王、周公、孔子的著作,闭门十年以求真谛,揭示乾坤的真正面貌。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易学的深刻理解和推崇,以及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
心花发明照十方,死生窟宅无隐藏。
此老唾笑生馨香,法中骨髓僧中王。
平生一子传馀芳,譬如少林有神光。
只今孤愤昭默堂,天魔外道走且僵。
梦寐想见犹清凉,况子径归侍其傍。
明日扁舟浮渺茫,我不得俱空叹伤。
但馀一句烦寄将,幕阜山前为举扬。
仰山久不见临济,瘦损法身三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