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巘万寻悬,居高敞御筵。
行戈疑驻日,步辇若登天。
城阙雾中近,关河云外连。
谬陪登岱驾,欣奉济汾篇。
崖巘万寻悬,居高敞御筵。
行戈疑驻日,步辇若登天。
城阙雾中近,关河云外连。
谬陪登岱驾,欣奉济汾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充满了动人心魄的意境。开篇“崖巘万寻悬,居高敞御筵”两句,用“崖巘”形容山势之险峻,“万寻”则表达山高的程度,接着“居高敞御筵”则是说诗人站在高处,眼前的景致如同铺开的筵席一般。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登高望远,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紧接着,“行戈疑驻日,步辇若登天”两句,以“行戈”比喻山路之陡峭,仿佛连绵的山脉就像是时间的刻度,行走其间犹如停驻在日与夜的交界处。接着,“步辇若登天”则将攀登山峰比作升入云端,每一步都似是在接近苍天,这些形象极富想象力,让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登临绝顶的豪迈。
下片“城阙雾中近,关河云外连”则是说山巅之上的城堡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而关隘与河流在云层之外彼此相连。这两句描绘了山中的建筑物和自然景观的紧密结合,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最后,“谬陪登岱驾,欣奉济汾篇”则表达诗人在登上高峰时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这次经历所创作的作品——“济汾篇”的自豪。这里的“谬陪”可能是指与友人一同攀登,而“欣奉”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能在如此壮观景致中得到灵感而感到的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山势、日光、建筑物和云雾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他所处时代的文化内涵。
桃蕊初谢,双燕来后,枝上嫩苞时节。
绛萼滋浩露,照晓景、裁翦冰绡禁格。
烟传靓质。
似淡拂、妆成香颊。
看暖日、催吐繁英,占断上林风月。
坛边曾见数枝,算应是真仙,故留春色。
顿觉偏造化,且任他、桃李成蹊谁说。
晴霁易雪。
待对饮、清赏无歇。
更爱惜、留引鹇禽,未须再折。
客路逢寒食,划船闹水干。
娇云易得雨,暴冷不成寒。
白水连天去,繁桃触目看。
朝来有家信,稚子报平安。
照溪流清浅,正万梅都开,峭寒天气。
才过了元宵,渐昼长禁宇,迤逦佳时。
断肠枝上雪,残英已、片影初飞。
苒苒随风,送春到、便烂漫香迟。
凝睇。
迎芳菲至。
觉欣欣桃李,嫩色依微。
应是有新酸,向嫩梢定须,一点藏枝。
乍晴还又冷,从尊前、自落轻细。
寄语高楼,夜笛声、且缓吹。
凉飙霁雨。
万叶吟秋,团团翠深红聚。
芳桂月中来,应是染、仙禽顶砂匀注。
晴光助绛色,更都润、丹霄风露。
连朝看、枝间粟粟,巧裁霞缕。
烟姿照琼宇。
上苑移时,根连海山佳处。
回看碧岩边,薇露过,残黄韵低尘污。
诗人谩自许。
道曾向、蟾宫折取。
斜枝戴,惟称瑶池伴侣。
雪余蒲苇衬沙黄,野水寒清雁半翔。
柳下摇风云漠漠,飞鸣应喜下潇湘。
霜落鸳鸯,绣隐芙蓉小春节。
应运看,月魄分辉,坤顺同符,文母徽音芳烈。
诞育乾坤主,均慈爱、练裙岂别。
经沙塞、涉履烟尘,瑞色怡然更英发。
上圣中兴,严恭问寝,宫庭正和悦。
看寿筵高启,龙香低转,声入霓裳,檀槽新拨。
翠衮同行乐,钧韶奏、喜盈绛阙。
倾心愿、亿载慈宁,醉赏闲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