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全文
唐 / 李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崖巘万寻悬,居高敞御筵。

行戈疑驻日,步辇若登天。

城阙雾中近,关河云外连。

谬陪登岱驾,欣奉济汾篇。

(0)
注释
崖巘:山崖。
万寻:极高的样子。
悬:高悬。
居高:处于高处。
敞御筵:开阔的皇家宴席。
行戈:行进中的武器。
驻日:停止时间。
步辇:皇帝乘坐的车。
登天:升到天空。
城阙:城楼和宫阙。
雾中近:在雾中显得接近。
关河:关隘和河流。
云外连:延伸到云层之外。
谬陪:我这个身份不配。
岱驾:泰山之巅。
济汾篇:赞美济水的诗篇。
翻译
山崖高耸入云霄,犹如御座在峰巅。
行军的兵器仿佛暂停了时光,步辇如登天际般壮观。
城楼和宫阙在雾中若隐若现,关隘和河流远至云端相连。
我有幸陪同登临泰山之巅,欣喜地写下赞美济水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充满了动人心魄的意境。开篇“崖巘万寻悬,居高敞御筵”两句,用“崖巘”形容山势之险峻,“万寻”则表达山高的程度,接着“居高敞御筵”则是说诗人站在高处,眼前的景致如同铺开的筵席一般。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登高望远,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紧接着,“行戈疑驻日,步辇若登天”两句,以“行戈”比喻山路之陡峭,仿佛连绵的山脉就像是时间的刻度,行走其间犹如停驻在日与夜的交界处。接着,“步辇若登天”则将攀登山峰比作升入云端,每一步都似是在接近苍天,这些形象极富想象力,让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登临绝顶的豪迈。

下片“城阙雾中近,关河云外连”则是说山巅之上的城堡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而关隘与河流在云层之外彼此相连。这两句描绘了山中的建筑物和自然景观的紧密结合,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最后,“谬陪登岱驾,欣奉济汾篇”则表达诗人在登上高峰时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这次经历所创作的作品——“济汾篇”的自豪。这里的“谬陪”可能是指与友人一同攀登,而“欣奉”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能在如此壮观景致中得到灵感而感到的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山势、日光、建筑物和云雾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他所处时代的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李乂
朝代:唐

(公元六四七年至七一四年)字尚真,(旧唐书作本名尚真。此从新唐书)赵州房子人(今河北邢台市临城县人)。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卒于玄宗开元二年,年六十八岁。少孤。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官至清源尉,早卒)尚贞(官至博州刺史)俱以文章见称。举进士,累调万年尉。长安三年,(公元七o三年)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公元七o七年)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乂著有文集五卷,《两唐书志》又与兄尚一、尚贞同为一集,号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并行于世。
猜你喜欢

杏花天慢

桃蕊初谢,双燕来后,枝上嫩苞时节。
绛萼滋浩露,照晓景、裁翦冰绡禁格。
烟传靓质。
似淡拂、妆成香颊。
看暖日、催吐繁英,占断上林风月。
坛边曾见数枝,算应是真仙,故留春色。
顿觉偏造化,且任他、桃李成蹊谁说。
晴霁易雪。
待对饮、清赏无歇。
更爱惜、留引鹇禽,未须再折。

(0)

上塘值清明八首

客路逢寒食,划船闹水干。
娇云易得雨,暴冷不成寒。
白水连天去,繁桃触目看。
朝来有家信,稚子报平安。

(0)

峭寒轻

照溪流清浅,正万梅都开,峭寒天气。
才过了元宵,渐昼长禁宇,迤逦佳时。
断肠枝上雪,残英已、片影初飞。
苒苒随风,送春到、便烂漫香迟。
凝睇。
迎芳菲至。
觉欣欣桃李,嫩色依微。
应是有新酸,向嫩梢定须,一点藏枝。
乍晴还又冷,从尊前、自落轻细。
寄语高楼,夜笛声、且缓吹。

(0)

清风满桂楼

凉飙霁雨。
万叶吟秋,团团翠深红聚。
芳桂月中来,应是染、仙禽顶砂匀注。
晴光助绛色,更都润、丹霄风露。
连朝看、枝间粟粟,巧裁霞缕。
烟姿照琼宇。
上苑移时,根连海山佳处。
回看碧岩边,薇露过,残黄韵低尘污。
诗人谩自许。
道曾向、蟾宫折取。
斜枝戴,惟称瑶池伴侣。

(0)

题人画扇十首

雪余蒲苇衬沙黄,野水寒清雁半翔。
柳下摇风云漠漠,飞鸣应喜下潇湘。

(0)

一寸金·霜落鸳鸯

霜落鸳鸯,绣隐芙蓉小春节。
应运看,月魄分辉,坤顺同符,文母徽音芳烈。
诞育乾坤主,均慈爱、练裙岂别。
经沙塞、涉履烟尘,瑞色怡然更英发。
上圣中兴,严恭问寝,宫庭正和悦。
看寿筵高启,龙香低转,声入霓裳,檀槽新拨。
翠衮同行乐,钧韶奏、喜盈绛阙。
倾心愿、亿载慈宁,醉赏闲风月。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