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旆关河远,同云天地浮。
凌晨逢朔雪,此路向西州。
寒袭生犀健,光催畅毂流。
馀清念东郭,穿履趁英游。
大旆关河远,同云天地浮。
凌晨逢朔雪,此路向西州。
寒袭生犀健,光催畅毂流。
馀清念东郭,穿履趁英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严寒的早晨踏雪西行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凛冽的意境和深远的乡愁。
“大旆关河远,同云天地浮。”开篇即以壮阔之景引入,"大旆"指的是旗帜或是高大的标志物,这里可能指的是某处边关的标志。"关河"则代表了边塞的荒凉与遥远。"同云天地浮"则形象地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凌晨逢朔雪,此路向西州。”诗人在清晨遇到了初冬的第一场雪,雪花纷飞中,这条道路通往远方的西州,给人以孤独行者的凄凉感。
“寒袭生犀健,光催畅毂流。”"寒袭"形容严寒的气候,"犀"是古代对马的一种称呼,"犀健"则意味着马匹在严寒中依然精神抖擞。"光"指的是阳光,"催"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紧迫感。"畅毂流"则形容车轮在雪地上的滑行,给人一种快速而又顺畅的感觉。
“馀清念东郭,穿履趁英游。”诗人在这凛冽的气候中,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家乡——东郭。"馀清"可能是指雪后的宁静和清新,也许暗示着心中的思念。"穿履"即穿上鞋袜,准备继续旅途,而"趁英游"则意味着追随着诗人内心深处的那份自由与浪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和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风吹野火火不灭,老鸮夜啼山鬼泣;
菰蒲秋晚闇汀洲,断树残枝不堪折。
苏公堤上衰草黄,愁云惨淡锁垂杨;
家家夜雨鸣砧杵,处处秋声欲断肠。
空有好花簪不得,万条弱柳垂金色;
红尘埋杀合欢枝,春风自解同心结。
翡翠堂前明玉珰,佳人云散泣莲芳;
至今惟有湖心月,犹自娟娟上粉墙。
乘舴艋、载艅艎,槌钲挝鼓走风樯。
满船儿郎抹额黄,人言若辈真鹰扬,饥则攫人饱则飏。
江村鸡犬绝鸣吠,老徲吞声泣道旁:罄我瓶中粟,使我朝无粮;
断我机上苧,使我暮无裳。
我亦遗民事耕织,当身不幸见沧桑。
入海畏蛟龙,登山多虎狼;
官军信威武,何不恢城邑,愿输夏税贡秋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