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戚夫人》
《戚夫人》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百子池头一曲春,君恩和泪落埃尘。

当时应恨秦皇帝,不杀南山皓首人。

(0)
注释
百子池: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池塘,可能因周围有许多子嗣而得名。
君恩:指帝王的恩宠或恩惠。
埃尘:尘土,比喻微不足道或被忽视的事物。
秦皇帝:指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开创者。
南山皓首人:南山:泛指南方或远处的山;皓首:白头,形容年老。此处指隐居在南山的老人。
翻译
在百子池边奏起春天的乐章,泪水混合着君王的恩情洒落在尘土中。
那时他应该痛恨秦始皇,为何不杀掉隐居南山的老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戚夫人》,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描绘春天景色之际,不禁思索起古往今来的恩怨情仇。

“百子池头一曲春”这一句,通过对百子池春日美好的描述,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发的氛围。然而,这份和谐很快被打破,“君恩和泪落埃尘”表明诗人在这个美好场景中感受到了悲哀,可能是因为对过往帝王宽待而不杀害忠良之人的怜悯,同时也包含了对昔日英杰未获善终的惋惜。

“当时应恨秦皇帝”这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心中的不满,那就是秦始皇的暴行,他统一六国后,对待异己和忠良之人的残酷手段令诗人感到愤慨。最后,“不杀南山皓首人”则是对历史的一种假设,诗人若有机会,可能会希望那些忠诚守节之士能够得到宽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和对古代帝王政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镇汤镇

甜似黄连微带涩,苦如甘草略含辛。
一回点过一回别,只恐难瞒无舌人。

(0)

前之十首次诗

十五游方今五十,久将孤锡挂山林。
平生不作可怜色,是事但求无愧心。
陌上春回青草暖,天涯人去碧云深。
满园风滚梅花雪,更有幽禽弄好音。

(0)

送灵江住金华讲院

名自黄扉遴选来,山中亦有祢衡材。
清风八咏双溪月,讲彻莲花第一回。

(0)

戊辰闰正月书怀

年年风雨作春愁,天气晴明便出游。
陌上野梅飘趁屐,水边杨柳碍行舟。
踏青尚可酬佳节,拾翠如今愧白头。
近日贪眠长失晓,鸦啼犹拥黑貂裘。

(0)

送无作上人之四明

天涯彼此一闲身,同看梅花几度春。
寒怕山川行色近,夜围灯火别情真。
君还西上当何日,我欲东归示有因。
乡社只今寥落甚,岂堪相送老成人。

(0)

归剡五首

此生书剑学无成,癖爱林泉梦亦清。
甘苦已知浮世味,亲疎尽见旧交情。
五湖风月随闲客,十载冰霜对短檠。
归得又思沧海去,是谁堪结岁寒盟。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