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报赵王出师在道赐诗》
《奉报赵王出师在道赐诗》全文
南北朝 / 庾信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上将出东平,先定下江兵。

弯弓伏石动,振鼓沸沙鸣。

横海将军号,长风骏马名。

雨歇残虹断,云归一雁征。

暗岩朝石湿,空山夜火明。

低桥涧底渡,狭路花中行。

锦车同建节,鱼轩异泊营。

军中女子气,塞外夫人城。

小人乖摄养,歧路阻逢迎。

几月芝田熟,何年金灶成。

哀笳关塞曲,嘶马别离声。

王子身为宝,深思不倚衡。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fèngbàozhàowángchūshīzàidàoshī
nánběicháo / xìn

shàngjiāngchūdōngpíng

xiāndìngxiàjiāngbīng

wāngōngshídòng

zhènfèishāmíng

hénghǎijiāngjūnhào

chángfēngjùnmíng

xiēcánhóngduàn

yúnguīyànzhēng

ànyáncháoshí湿shī

kōngshānhuǒmíng

qiáojiàn

xiáhuāzhōngxíng

jǐnchētóngjiànjié

xuānyíng

jūnzhōng

sāiwàirénchéng

xiǎorénguāishèyǎng

féngyíng

yuèzhītiánshú

niánjīnzàochéng

āijiāguānsāi

biéshēng

wángshēnwèibǎo

shēnhéng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出征的壮丽场景,充满了力量和动感。开篇“上将出东平”直接展现了将领的英勇与战役的紧迫气氛,“先定下江兵”则透露出军事行动的策略性。随后的“弯弓伏石动,振鼓沸沙鸣”描绘了战争即将爆发时的紧张与激烈情景,其中“弯弓”和“振鼓”都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情节,展示了士兵们准备作战的心理状态。

接下来的“横海将军号,长风骏马名”进一步强化了将领的英雄形象以及他的英勇事迹。接着,“雨歇残虹断,云归一雁征”则描绘了一场暴风雨过后天气逐渐晴朗的情景,其中“残虹断”暗示了战争的结束,而“一雁征”则象征着和平与安宁的到来。

诗中还通过“暗岩朝石湿,空山夜火明”等意象,描绘了一种神秘而又紧张的氛围,其中“暗岩”、“空山”都营造出一种边塞之地的孤寂和荒凉,而“夜火明”则可能是指军中守卫的火光,或许是指战争中的烽火台。

诗人的情感随后转向了对家国的思念,如“锦车同建节,鱼轩异泊营”、“军中女子气,塞外夫人城”所展现的不仅是战士们在边疆与家人远离的情感,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分离之痛。

最后,“小人乖摄养,歧路阻逢迎”表现了一种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以及“几月芝田熟,何年金灶成”则是对时间流逝与战事无尽的感慨。诗中结束于哀伤的情绪,“哀笳关塞曲,嘶马别离声”让人联想到战争带来的离别和悲凉。而“王子身为宝,深思不倚衡”则可能是对统治者珍视将士生命的期望,或许是诗人对理想中的君主形象的一种描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述,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坚韧,同时也抒发了对家国的深情思念,以及对战争后果的沉重思考。

作者介绍
庾信

庾信
朝代:南北朝   籍贯:北周时期   生辰:513—581

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
猜你喜欢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其六

十载风流侍从臣,归来依旧帝城春。

金华殿里谈经客,半是同时献赋人。

(0)

九日示殿卿

林头浊酒浸黄花,门外萧萧五柳斜。

此日登楼人尽醉,谁知秋色在陶家。

(0)

荅右史问山中与谁把苦

依然浊酒竹林傍,那道穷途便不狂。

白眼生平君自见,可能容易入山阳。

(0)

送吴郎中谳狱江西·其一

春风跃马出长安,送别江南路渺漫。

共说丰城龙剑气,到时还向狱中看。

(0)

冬日·其四

风雪不出门,苦吟何时已。

沽酒城中还,先生拥褐起。

(0)

冬日·其三

客来堪自见,酒尽且须酤。

不是南山色,贫家一事无。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