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入野凉,吹散菊花芳。
万里无人处,千枝祇自香。
风流忆彭泽,时节念重阳。
物意虽寥寂,能忘酒一觞。
秋风入野凉,吹散菊花芳。
万里无人处,千枝祇自香。
风流忆彭泽,时节念重阳。
物意虽寥寂,能忘酒一觞。
这首诗描绘了秋风中野地的凉爽与菊花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孤寂的意境。首句“秋风入野凉”直接点明季节与环境氛围,秋风的凉意与田野的宁静相融合,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吹散菊花芳”一句,通过秋风的轻拂,让菊花的香气弥漫开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欣赏。
“万里无人处,千枝祇自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寂而又自足的美感。在广袤无人的田野上,千枝菊花独自散发着香气,不因无人欣赏而减损其芬芳,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种景象不仅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与力量,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高洁。
接下来,“风流忆彭泽,时节念重阳”两句,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传统节日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文化深度和情感厚度。诗人以“风流”二字赞美彭泽(即陶渊明),表达了对这位田园诗人的敬仰之情;同时,提及重阳节,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也暗含了对传统与季节更替的感慨。
最后,“物意虽寥寂,能忘酒一觞”则收束全诗,以物我两忘的哲学思考结束。即使面对孤独与寂静,诗人依然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通过饮酒这一行为,与自然、历史乃至宇宙达成某种和谐与共鸣。这种超越物质与世俗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邃的精神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回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羡君家世旧缨簪,百战常怀报主心。
草檄有才追记室,筑台无路继淮阴。
射雕紫塞秋云黑,走马黄河夜雪深。
白首丹衷知未变,归来双肘印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