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通鉴纪事本末用武夷唱和元韵寄机仲》
《读通鉴纪事本末用武夷唱和元韵寄机仲》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先生谏疏莫与传,忠愤激烈号旻天。

却怜广文官舍冷,只与文字相周旋。

上书乞得聊自屏,清坐日对铜炉烟。

功名驰骛往莫悔,铅椠职业今当专。

要将报答陛下圣,矫首北阙还潸然。

属词比事有深意,凭愚护短惊群仙。

□言未秉太史笔,自幸已执留台鞭。

果然敕遣六丁取,香罗漆匣浮桐川。

阴凝有戒竦皇鉴,阳剥欲尽生玄泉。

明年定对白虎殿,更诵大学中庸篇。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读通鉴纪事本末用武夷唱和元韵寄机仲》。诗人以历史为鉴,表达了对国家、君主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先生谏疏莫与传”,借指历史上的忠臣良将,他们的谏言虽未被广泛流传,但其忠诚与愤慨之情却直冲云霄。接着,“却怜广文官舍冷”描绘了古代文人学者在简陋官舍中的生活状态,他们与文字为伴,不畏艰难,追求学问与真理。

“上书乞得聊自屏”描述了文人通过上书请求退隐,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修养。在“清坐日对铜炉烟”的宁静生活中,他们反思功名利禄,选择专注于书籍与文字的工作,不再追逐世俗的功名。

“功名驰骛往莫悔,铅椠职业今当专”表明诗人对过去追求功名的反思,现在则专注于学术研究与著述,不再后悔过去的抉择。他立志要报答君主的圣明,即使身处北阙,也心怀忧国忧民之情。

“要将报答陛下圣,矫首北阙还潸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即使面对困难与挑战,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属词比事有深意,凭愚护短惊群仙”说明诗人创作时不仅注重文字的表达,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敢于直言,甚至可能触怒他人,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

“□言未秉太史笔,自幸已执留台鞭”暗示诗人虽未成为记录历史的太史,但已经获得了在朝廷中发挥作用的机会,感到庆幸与自豪。

“果然敕遣六丁取,香罗漆匣浮桐川”描述了诗人作品的流传,如同被神灵派遣的使者,他的著作被精心保存并传播至远方。

“阴凝有戒竦皇鉴,阳剥欲尽生玄泉”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历史的兴衰更替,提醒人们要警惕历史的教训,保持警醒。

“明年定对白虎殿,更诵大学中庸篇”预示着诗人未来将在更高层次的殿堂中继续传播儒家经典,弘扬道德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朱熹对历史、国家、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与思考,以及他对学问、道德的执着追求。通过丰富的象征与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对个人责任的深刻认识。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石室赠仰虚道士二首·其一

似赴觞神会几千,崧台一见一泠然。

若言桃实非凡岁,未信蓬丘别有仙。

(0)

白雪亭二首·其一

恍惚莺声在碧苔,欲浇酃渌觅蒿莱。

若言郢曲无人和,已遣先春百舌催。

(0)

郢中怀古二首·其一

旧苑莺花久巳残,细腰广袖忆朱阑。

城边远水多秋气,台上雄风作夏寒。

二广干戈愁复问,三闾词赋妒相看。

今逢圣世藏弓地,不数长安有露盘。

(0)

送西充李铨部赴阙六首·其六

骙骙骖騑,将淩天阍。髦誉弹冠,国士衔恩。

俾我药石,尝卑献尊。何以纻衣,刍荛之言。

(0)

刘锐腾招同越使君过集园亭二首·其二

何许端溪县,今惟碧玉林。

挹香分地脉,瀹锦透波心。

合沓藤枝覆,逶迤竹径深。

虽非远城市,宁异汉川阴。

(0)

寿邓玄度大参·其二

南过漓湘西入秦,分符三佩玉麒麟。

雅盟旧擅山林贵,新命还咨岳牧臣。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