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灰徙木意无已,敢议庙中羔兔蛙。
在昔圣人刑两观,不搜根柢治萌芽。
捐灰徙木意无已,敢议庙中羔兔蛙。
在昔圣人刑两观,不搜根柢治萌芽。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叶在琦对于社会风气的深刻观察和忧虑。"捐灰徙木意无已"暗指某些人行为极端,不顾一切地追求某种目的,这里的"捐灰徙木"可能象征着夸张的承诺或难以实现的目标。"敢议庙中羔兔蛙"则批评了那些在庙堂之上讨论琐碎小事,对国家大政却缺乏实质性贡献的人,用"羔兔蛙"比喻这些小人物的微不足道。
"在昔圣人刑两观"引用古代圣贤设立警示的典故,暗示当今社会应当借鉴先贤的智慧,通过明确的规则和警示来防止错误的发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治理。"不搜根柢治萌芽"进一步强调了预防和源头治理的重要性,指出解决问题应从根源抓起,防微杜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辛辣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公正与明智治理的期待。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