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人宴坐时,大千入毫发。
两山不受招,胡为在吾闼?
开人宴坐时,大千入毫发。
两山不受招,胡为在吾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定善寺中静坐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思想中的宏大与细微、静谧与空灵。
“开人宴坐时,大千入毫发。” 开始便以“宴坐”点明了静坐的状态,同时“大千”与“毫发”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宇宙的广阔无垠,又突出了个人体验的微小与专注。这句诗仿佛在说,在静坐的瞬间,整个宇宙的浩瀚都浓缩于一粒尘埃之中,引人深思。
“两山不受招,胡为在吾闼?”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与思考。山,作为自然界的象征,通常代表着力量、稳定与永恒。然而,“不受招”表明这两座山似乎超脱了世俗的束缚,不受任何外力所影响,保持着其独立与宁静。而“在吾闼”则将这种超然物外的感觉带入了个人的空间,暗示着即使是在日常生活的小小角落,也能感受到超越凡俗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静坐时的内心体验,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表达了作者对于宇宙与个体、宏观与微观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之旅,也是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
异哉曲阜几世孙,白玉受性良且温。
诗书礼义祖家学,扰扰自馀何足论。
良辰往往专吟讽,远压曹刘攀屈宋。
肯与齐梁作后尘,秋月春花恣嘲弄。
我方杖策过西州,指点云山结胜游。
已有诏书催去兴,岂宜泉石更淹留。
征车晓送登长陌,月没参横河汉白。
期君安稳上龙门,不怕临流遭点额。
彫斲肝脾欲报公,还如献豕过辽东。
珠玑屡获渊云妙,土木曾无粲忍风。
耿耿吟魂嗟异处,迢迢桂魄谩相同。
锦囊应有新诗在,九曲池边多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