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险转诘曲,山深愈巑岏。
行松耳目清,入竹襟袖寒。
殿阁红芙蕖,岩峦碧琅玕。
高僧把金字,拥衲对云看。
道险转诘曲,山深愈巑岏。
行松耳目清,入竹襟袖寒。
殿阁红芙蕖,岩峦碧琅玕。
高僧把金字,拥衲对云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深山古寺的幽静美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开篇“道险转诘曲”立即将读者带入一条盘旋崎岖的山路,让人感受到探幽寻秘的氛围。紧接着,“山深愈巑岏”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山势之陡峭、路径之曲折,无不显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行松耳目清”一句,则转而描绘诗人在松林间漫步时的情景。这里的“耳目清”暗示了一种心灵上的澄明与平和,这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所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灵净化。
“入竹襟袖寒”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竹林中行走,因为空气中的清凉而使得衣衫也带上了凉意。这不仅描绘了景色,更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殿阁红芙蕖,岩峦碧琅玕”两句,通过对寺庙建筑与山石的描写,展示了香积寺的庄严与古朴。芙蕖是一种色彩鲜艳的植物,而琅玕则是美玉的一种,这里的运用不仅增添了一抹斑斓的色彩,更寓意着寺庙的神圣与高洁。
最后,“高僧把金字,拥衲对云看”一句,则以一个高僧为主体,将视线引向云端。这里的“金字”可能指的是佛经或是佛像上的金色装饰,而“拥衲”则是佛教僧侣特有的服饰。这不仅描绘了僧人的形象,更暗示了一种超凡入圣、心灵向上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香积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和精神世界的美好境界。
子今归自美,云梦俄罗斯。
愤作颠倒想,故非痴人痴。
中原今逐鹿,此角复彼犄。
此鹿竟谁得,梦境犹迷离。
辽东百万家,战黄血淋漓。
不特薄福龙,重重围铁围。
哀彼金翅鸟,毛羽咸离披。
方图食小龙,展翼漫天池。
鼓衰气三竭,遍体成疮痍。
吁嗟自专主,天鉴明在兹。
人人自为战,人人公忘私。
人人心头血,濡染红日旗。
我今托中立,竟忘当局危。
散作枪炮声,能无惊睡狮?
睡狮果惊起,牙爪将何为?
将下布宪诏,太阿知在谁?
我惭嘉富洱,子慕玛志尼。
与子平生愿,终难偿所期。
何时睡君榻,同话梦境迷?
即今不识路,梦亦徒相思。
《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其三》【清·黄遵宪】子今归自美,云梦俄罗斯。愤作颠倒想,故非痴人痴。中原今逐鹿,此角复彼犄。此鹿竟谁得,梦境犹迷离。辽东百万家,战黄血淋漓。不特薄福龙,重重围铁围。哀彼金翅鸟,毛羽咸离披。方图食小龙,展翼漫天池。鼓衰气三竭,遍体成疮痍。吁嗟自专主,天鉴明在兹。人人自为战,人人公忘私。人人心头血,濡染红日旗。我今托中立,竟忘当局危。散作枪炮声,能无惊睡狮?睡狮果惊起,牙爪将何为?将下布宪诏,太阿知在谁?我惭嘉富洱,子慕玛志尼。与子平生愿,终难偿所期。何时睡君榻,同话梦境迷?即今不识路,梦亦徒相思。
https://shici.929r.com/shici/udcfslJb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