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田中鸲鹆啄粟因悟象耕鸟耘之说戏题二首·其二》
《观田中鸲鹆啄粟因悟象耕鸟耘之说戏题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粟黄荞白未全秋,谁报乌衣早作偷。

只在林梢筑仓廪,便知去处若为搜。

(0)
注释
粟:谷物,泛指农作物。
黄:颜色,这里形容谷物即将成熟。
荞白:荞麦的颜色,白色。
未全秋:秋季尚未完全开始。
乌衣:黑色的衣服,这里借代乌鸦。
作偷:像小偷一样,形容乌鸦来觅食。
筑仓廪:建造仓库,比喻储存食物。
去处:乌鸦可能去的地方。
若为搜:如何能找到它们。
翻译
谷物已微黄,荞麦尚洁白,秋天还未完全到来。
是谁早早地通报,乌鸦要来觅食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观田中鸲鹆啄粟因悟象耕鸟耘之说戏题二首(其二)》。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注与思考。

首句“粟黄荞白未全秋”,描绘了一幅秋天收获的景象,粟指的是小米或其他谷物,荞则是豆类作物,这里黄白色彩交织,说明农作物即将成熟,但尚未完全进入秋季收获的时节。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土地肥沃和丰饶的期待。

接着,“谁报乌衣早作偷”,这里“乌衣”指的是勤劳工作的人们,他们在早晨就开始忙碌于田间,进行农事活动。诗人通过这个画面表达了对辛勤劳动者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农民对于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来年丰收的渴望。

第三句“只在林梢筑仓廪”,则是描写人们在山林间建造仓库,准备储存即将到来的粮食。这里强调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乐观预期。

最后,“便知去处若为搜”,意味着一旦粮食收藏好,人们就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探索或整理。这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准备,更是精神层面上对于未来的期待和规划。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间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农事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勤劳人民和自然循环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送蒋谂庭宰黔中

闻说黔中事,君行我慨然。

猿声千岭月,烽火百蛮天。

德舞虞廷羽,风清宓子弦。

须知怀远意,不事枕戈眠。

(0)

赋得丹凤城南秋夜长

丹凤城南秋夜长,关河寒近落微霜。

不须锦字论长恨,自有清砧教断肠。

破衲沙头鸿欲去,拂云堆上草初黄。

伤心却羡城边月,犹照深闺玳瑁梁。

(0)

春日试笔

喜看新酒似鹅黄,已有春风拂草堂。

二月江南初变柳,扁舟晚下独鸣榔。

苔生不碍山人屐,花发应连野老墙。

美酒已拚千日醉,莫将时事搅愁肠。

(0)

西湖酌别便欲过草堂因冗未果小诗二章奉寄稍凉当买舟相晤也·其一

片玉山中结草堂,门前流水似沧浪。

竹阴覆几琴书润,花气薰窗笔砚香。

四海诗名唐李杜,一时文采汉班扬。

近闻高士增新传,好纪淮南老更狂。

(0)

孙景翔幽居

厌踏软红尘,闲居江上村。

养鱼宽凿沼,爱竹别移门。

月色侵书幌,山光入酒樽。

我惭行役扰,犹未卜田园。

(0)

内苑花

羯鼓深宫不用催,东风昨夜领春来。

万年枝上红云拥,五色屏中绣幕开。

芳影参差摇太液,香风浩荡绕蓬莱。

至尊迟日应多暇,诏许群臣举寿杯。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