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夕》
《七夕》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古来传织女,七夕渡明河。

巧意世争乞,神光谁见过。

隔年期已拙,旧俗验方讹。

五色金盘果,蜘蛛浪作窠。

(0)
翻译
自古以来流传着织女的故事,她在每年的七夕之夜横渡明亮的银河。
人们争相在这一天乞求智慧和巧妙的心思,但织女的神光照亮人间的传说又有几人亲眼目睹过呢?
时间流逝,古老的习俗渐渐变得不合时宜,验证方法也出现了错误。
节日里,人们用五彩斑斓的金盘盛放各种果实,而蜘蛛却误以为是自己的居所,随意搭建巢穴。
注释
织女:神话中的女子,擅长纺织,象征智慧和美丽。
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又称乞巧节。
明河:明亮的银河,指天上的银河系。
巧意:巧妙的心思或技艺。
世争乞:世人争相祈求。
神光:神话中神灵的光芒,这里指织女的光辉。
隔年期:指七夕节。
旧俗:古代的传统习俗。
验方:验证方法或传统习俗的实践方式。
讹:错误或偏差。
五色金盘:色彩斑斓的金盘。
果:节日食品。
蜘蛛:昆虫,此处可能寓意平凡事物。
浪作窠:随意搭建巢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七夕》,主要描绘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七夕(又称乞巧节)的情景。首句“古来传织女”点出织女的传说,接着“七夕渡明河”形象地描述了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的情景。诗人通过“巧意世争乞”表达了人们对织女智慧和技艺的羡慕,以及乞求巧艺的心愿。

然而,“神光谁见过”暗示了这种神迹并非人人可见,增加了神秘感。接下来,“隔年期已拙”暗指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的遗憾,而“旧俗验方讹”则揭示了随着时间推移,关于七夕习俗的流传中可能出现了偏差。最后两句“五色金盘果,蜘蛛浪作窠”描绘了七夕时人们摆设的五彩果品和对蜘蛛结网的迷信,认为蜘蛛结网是织女下凡的象征,显得有些浪漫又带有民俗趣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融合了神话传说与民间习俗,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和生活技能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再次前韵凡三叠·其四

林泉深处不朝天,野服裁云补两肩。

闭户读书频谢客,入山采药动逾年。

松根长啸心清甚,石上豪吟兴浩然。

尽日更无身外事,困寻芳草落花眠。

(0)

谢姜明德学录见医膏肓痼疾二首·其二

偶然奇疢在膏肓,谢子慇勤数送方。

岂但独除前日苦,更能顿歇晚年狂。

云边丹杏香方美,世上黄粱梦正长。

时事转艰吾鲜乐,取餐芝术访仙乡。

(0)

与客话湖山佳胜予足不至者四十年因赋此以叙旧事

不踏湖山路,惊心四十秋。

六桥前日梦,孤棹昔年游。

岁月浮云改,兴亡逝水流。

西风吴峤寺,落日浙江楼。

(0)

小春探梅

独步孤山下,来寻带藓枝。

江村流水晚,沙路夕阳迟。

僧屋闲云径,人家小竹篱。

春风吹薄袂,细细袭诗脾。

(0)

晚回自赤松小桃源赋二首·其二

径锁绿苔新,庭空市井尘。

草青岩洞雨,松翠石林春。

初起名空在,留侯迹已陈。

玉箫声断久,片月下嶙峋。

(0)

冬景十绝·其三霜天晓角

城上征人吹角声,月寒霜重声冥冥。

孤舟万里南迁客,起著衣裳带梦听。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