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喷玉下荆门,流钵峰前试一尊。
石罅微茫通蜀道,胡僧眼底识泉源。
二泉喷玉下荆门,流钵峰前试一尊。
石罅微茫通蜀道,胡僧眼底识泉源。
这首明代诗人黄廷用的《观蒙惠二泉》描绘了二泉从荆门山流淌而下的景象。首句"二泉喷玉下荆门"生动地展现了泉水如玉液般从高处飞泻而下的动态美,仿佛是从荆门山的险峻之处涌出。次句"流钵峰前试一尊"则描绘了泉水在流钵峰前被人们品鉴的情景,暗示了泉水的珍贵和人们对它的敬重。
第三句"石罅微茫通蜀道"进一步描绘了泉水源头的神秘和深远,通过石缝中若隐若现的水流,联想到通往蜀地的道路,增添了空间的辽阔感。最后一句"胡僧眼底识泉源"则引入了一位胡僧的角色,他能识得这泉水的来历,可能寓意着泉水不仅自然之美,还蕴含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泉水的形态、流动路径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历史人文的思考。
小白蘋香,打湖上鸳鸯,橹枝声细。
谁料逢君,又在他山此水。
甚抛了、熟鹭驯鸥,把轻衫瘦马,换却蓑袂。
官壶量盏,且缓剪江帆翅。
双台算程正远,但昏沙古岸,重重亭子。
晓星犹悬冷点,鸡声啼碎。挂芦藩、蜡飘秋泪。
早风铎、催人提辔。鞭影背雁,怕都是、凄凉诗思。
烧笋园林,渐晴乍雨初,时候将息。
试小卷帘旌,绿尘无力。
三尺回纹藤枕,春来几与香云隔。淙淙急。
忽到耳边,都是萧瑟。千点榴红齐坼。
映湘妃竹槛,窗户纱碧。正逐妇鸠喧,引雏莺蕊。
只恨梦轻惊易醒,背斜阳听梅檐滴。花狼藉。
晚风带烟吹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