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念奴娇.棠村夫子席上咏米家灯》
《念奴娇.棠村夫子席上咏米家灯》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念奴娇

东风作阵,飏晶笼百盏,玲珑低亚。

浅倚纱屏和笑指,此是前朝㧬画。

有蝶皆飞,无花不笑,翻觉丹青假。

何须周昉,搓酥滴粉描写。

闻说上国楼台,东京士女,最重元宵夜。

两载传柑浑寂寞,孤负月明鸳瓦。

讵意今年,尚书座上,人在春灯下。

升平遗事,廊边鹦鹉能话。

(0)
鉴赏

这首《念奴娇》描绘了元宵佳节米家灯的独特魅力与热闹场景。开篇以“东风”起兴,喻示着春意盎然,灯会的盛况如同春风中的百盏灯笼,轻盈摇曳,玲珑剔透。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灯会中人与物的和谐共融,无论是轻轻倚靠纱屏的女子,还是翩翩起舞的蝴蝶,都与灯火相映成趣,仿佛连画中之景也活了起来。

接着,诗人巧妙地将现实与艺术相融合,提出“何须周昉,搓酥滴粉描写”,暗示米家灯的美不仅在于其形似,更在于它所蕴含的生动与真实,超越了传统绘画的局限。进一步,通过“闻说上国楼台,东京士女,最重元宵夜”一句,点明了元宵节在东京(即日本京都)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于节日的热烈庆祝。

下半阕则转向对今年灯会的描述,强调了尚书座上的欢聚与春灯下的温馨氛围。“两载传柑浑寂寞,孤负月明鸳瓦”两句,表达了过去两年因某种原因未能享受灯会之乐的遗憾,而今年的灯会却让这种遗憾得到了弥补,人们在春灯下共享欢乐,如同置身于升平盛世之中。

最后,“升平遗事,廊边鹦鹉能话”以鹦鹉的“能话”象征着人们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与传承,寓意着灯会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文化与情感的交流平台,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与生活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元宵灯会的盛况与文化内涵,既是对传统节日的赞美,也是对人间温情与历史记忆的颂扬。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琉璃灯中鱼子

玄珠透水明,玉鱲弄晶晶。

跃碍冰痕薄,潜疑月色新。

器宏斯可乐,水浅易持盈。

归趁烧灯后,蘋洲拍拍春。

(0)

旧馆夜雪投静上人

雪重官塘滑,堆篷扫不消。

闻钟寻近寺,转港识飞桥。

肤粟寒初起,衣棱煖不朝。

主人无木佛,泥佛不中烧。

(0)

苕溪多楮三伏最茂

朱实燉空密幄成,曾阴无地暍行人。

风枝雨干彫零后,玉板云英制作新。

传得文章贻后晋,忍随竹帛祸先秦。

西凉叶叶秋声树,学到先生是效颦。

(0)

送黄郡博之官高邮·其二

贵作横金客,才如切玉刀。

长城坚未下,大敌勇难鏖。

老兔明千里,垂虹绿半篙。

何时醉醽醁,伴我读离骚。

(0)

寄陈黄岩

梅霖才自歇??,又复油然注上河。

水绕百畦虽喜足,雨当六月不嫌多。

甑虽未及炊先种,头已先低粒晚禾。

岁事莫于田祖卜,只于堂下听弦歌。

(0)

日者

恶月悬弧岂好儿,衣冠聊复换伽黎。

听言易感人人信,不信田文善相齐。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