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吊方先生墓》
《吊方先生墓》全文
明 / 范景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夷齐叩马谏,原不为武王。

心忧篡弑者,借口于伐商。

武烈当时变,二子念天常。

各自具深心,并行岂相妨。

顽民迁洛邑,义士死首阳。

死名与死节,武俱不忍伤。

一时两知己,千载有臣纲。

忆昔方正学,将无同肝肠。

气不激不烈,节不烈不扬。

悲风寒木末,至今有馀怆。

(0)
鉴赏

这首诗《吊方先生墓》由明代诗人范景文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方先生的追思,展现了对忠诚与节操的深刻探讨。诗中引用了伯夷和叔齐的历史典故,他们因反对周武王伐纣而选择饿死在首阳山,以示对商朝的忠贞。诗人以此为引,表达了对方先生同样坚守原则、不畏强权的精神的敬仰。

“夷齐叩马谏,原不为武王”,开篇即以伯夷和叔齐的故事起笔,强调他们的行为并非为了讨好武王,而是出于对政治更迭的忧虑和对道德的坚持。“心忧篡弑者,借口于伐商”,进一步阐述了他们反对武王伐纣的原因,是出于对篡位弑君行为的担忧,以及对商朝的忠诚。

接着,“武烈当时变,二子念天常”两句,对比了武王的功绩与伯夷叔齐的坚守,表明了忠诚与功业之间的冲突。然后,诗人通过“各自具深心,并行岂相妨”表达了一种理解与尊重,认为忠诚与功业并非不可调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选择。

“顽民迁洛邑,义士死首阳”两句,将故事进一步推进,描述了商朝末年的动荡,以及伯夷叔齐最终选择饿死在首阳山的壮举。这不仅是对个人牺牲的颂扬,也是对坚守道义精神的肯定。

“死名与死节,武俱不忍伤”则强调了忠诚与名声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面对权力时的相对价值。最后,“一时两知己,千载有臣纲”表达了对方先生与伯夷叔齐相似精神的认同,认为他们是同时代的知己,其忠诚与节操将在千载之后依然为人称颂。

“忆昔方正学,将无同肝肠”则将讨论引向了方先生,暗示他与伯夷叔齐一样,有着坚定的道德信念。“气不激不烈,节不烈不扬”说明了方先生的气节需要在激荡的时代中才能彰显出来,而这种气节正是他作为臣子的典范。

“悲风寒木末,至今有馀怆”以自然景象结尾,象征着方先生精神的永恒存在,即使时间流逝,他的忠诚与节操仍然令人感怀不已。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当代人物的追思,深刻地探讨了忠诚、节操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
范景文

范景文
朝代:明

范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节官员。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河间府吴桥(今属河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范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崇祯自缢。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赠太傅,谥文忠。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猜你喜欢

贱生石塘周子以诗为寿次韵奉答

早衰清世愧称贤,渔籍闲名浪得先。

花隐山房分绿野,鹤临风浦梦青田。

曾无酒数依金谷,祇有诗狂学玉川。

看罢残棋惟袖手,贮君荣路策勋年。

(0)

读南皋玩菊赋

南皋起海澨,灏气沦长庚。

冲襟戢时彩,古水渟清泓。

遗我玩菊赋,净宇流商声。

一奏天地肃,馀音泛洪鐄。

自匪金石资,安悦高秋英。

风丝谢五柳,去日皆劳生。

霜霰集阶序,蟋蟀居前楹。

旅怀感黄落,君独振璁珩。

我有一亩宫,佳色参差明。

对临但噤默,讵为减芳情。

(0)

蟋蟀

露下清秋韵正哀,斗场元在画堂开。

眼前军国成何事,且博红妆一笑来。

(0)

赠甘泉翁二首·其二

逊节捐留务,明心抗朴忠。

望隆三立上,功自四时中。

朝著归清议,邦人识素风。

增江多间气,重见菊坡翁。

(0)

和唐士絅

夕郎白皙仍青春,黄扉落笔傍无人。

当年但爱心骨老,今日犹窥诗兴新。

女儿意气衰避好,蚊翰亦笑南山小。

秋堂隐几覆玄经,不道时人终不晓。

(0)

候雨

□□□山色,浓云一黯如。

需凉先拂簟,迎溜欲疏渠。

不□神巫术,宁无御史车。

愿言终利济,切莫散空虚。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