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崖人立锦皴粼,翠袖娉婷不惹尘。
独有玉姬来索笑,岁寒霜雪许为邻。
断崖人立锦皴粼,翠袖娉婷不惹尘。
独有玉姬来索笑,岁寒霜雪许为邻。
这首诗以“题梅竹”为题,作者是明代的郑真。诗中描绘了一幅冬日里梅与竹相映成趣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竹的高洁与坚韧。
首句“断崖人立锦皴粼”,以“断崖”为背景,将梅比作“人立”,形象地描绘了梅在悬崖上的独立姿态,而“锦皴粼”则生动地刻画了梅枝的质感和色彩,仿佛是用锦绣编织而成,既有视觉的美感,又蕴含着坚韧的生命力。
次句“翠袖娉婷不惹尘”,将竹比喻为“翠袖”,形容其轻盈优雅的姿态,同时强调了竹的清高脱俗,不被世俗所染,象征着竹的高洁品质。
后两句“独有玉姬来索笑,岁寒霜雪许为邻”,进一步深化了梅竹的形象。这里“玉姬”可能是指梅花,也可能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两句表达了梅竹在严寒霜雪中相互陪伴,共同面对挑战,象征着友谊的深厚和生命的顽强。同时,“索笑”二字赋予了梅竹以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它们的外在美,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它们内在的坚韧、高洁和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秋山落叶声瑟瑟,远水浮天天一色。
日暮惟见平湖深,扁舟遥界天光碧。
此时南雁正为群,此际悲鸣断续闻。
几处凄酸叫凉月,数声嘹喨破寒云。
云破天清月浸沙,无端哀咽向芦花。
早梅暗落高楼笛,杨柳惊飞出塞笳。
幽修似伴鱼龙语,更共啼乌催窗曙。
思妇天涯梦不成,征人故国泪如雨。
曾说听猿易断肠,那知闻雁重悲伤。
九秋霜露寒更苦,千里关山夜独长。
塞北江南天浩浩,斜飞欲尽衡阳道。
足下何曾寄客书,声中只解催人老。
人生真忧是别离,他乡霜月易成悲。
谁家锦幌银屏夜,过尽寒声独未知。
我营一丘兮济水之埼,有黄石兮烨如栀。
嗟日暮兮见子无期,子行矣兮为帝师。
乘车马兮来何时,索我兮安之。
宿草兮离离,怀敝屣兮下邳。
见黄石兮如台,凝予睇兮谷城之下,有黄石兮志抷土。
思晤言兮吾翁,渺予心兮愁苦。
感翁惠兮一编书,俾我兮侯万户。
驾言兮归来,清觞豆兮洁肴俎。
嗟奉足兮无因,宝兹石兮终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