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南石燕接灵龟,狮子峥嵘气与齐。
碧眼方瞳人不识,三山正在玉华西。
洞南石燕接灵龟,狮子峥嵘气与齐。
碧眼方瞳人不识,三山正在玉华西。
这首宋朝刘峤所作的《题玉华洞》诗,描绘了一幅洞府奇景,充满了神秘与想象。
首句“洞南石燕接灵龟”,以“石燕”和“灵龟”作为开篇意象,石燕轻盈灵动,灵龟则古老而神秘,两者相接,营造出一种既自然又超凡脱俗的氛围。这里的“洞南”点明了地点,暗示着此地隐藏着非凡之境。
次句“狮子峥嵘气与齐”,将“狮子”这一威猛形象引入,与前句的“石燕”形成对比,狮子的“峥嵘气”与石燕的灵动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洞府内外迥异的景象。狮子的“气与齐”更是赋予了其一种与天地同在的气势,凸显了洞府的雄伟与神秘。
第三句“碧眼方瞳人不识”,通过“碧眼方瞳”的奇特描述,进一步渲染了洞府的神秘色彩。碧眼方瞳之人,非同寻常,暗示着洞府中可能隐藏着未知的秘密或非凡的人物,增添了诗的悬念感。
最后一句“三山正在玉华西”,将想象中的仙境与现实中的地理特征巧妙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立体。三山象征着仙界的入口,而“玉华西”则具体指出了方位,既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也暗示了寻觅仙境的艰辛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奇幻色彩的洞府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仙境之中,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三茅山水何奇哉,形胜彷佛东蓬莱。
山峰高耸彩云表,水道近接沧江隈。
四时景物多佳致,一入春来更明媚。
杨柳轻垂翠带长,杏花艳吐胭脂丽。
松梧竹木交加新,梵王宫殿高嶙峋。
峨峨宝刹矗天际,小小画船撑水滨。
乡村远近多茅屋,朝出耕兮夜归读。
溪畔时逢访友人,林间数遇携琴仆。
青帘摇飏酒家前,一行飞鸟来青天。
眼中总是吟哦具,意外了无尘俗牵。
曹公于此筑居第,子孙绳绳习诗礼。
科甲相传继后先,簪缨奕叶光闾里。
一从出仕趋金门,十载思家劳梦魂。
闽山路隔无飞雁,滇海宵深感断猿。
迩来忽得唐王宰,故里画图随笔洒。
新花新树景还同,旧水旧山形不改。
看图对景情依依,飘然便欲抽簪归。
却忆君恩未能报,抚卷尽日徒欷歔。
朅来索我题长句,我亦三茅邻近住。
何当与子赋归欤,同老林泉最清处。
《题曹佥宪三茅山水图》【明·吕渊】三茅山水何奇哉,形胜彷佛东蓬莱。山峰高耸彩云表,水道近接沧江隈。四时景物多佳致,一入春来更明媚。杨柳轻垂翠带长,杏花艳吐胭脂丽。松梧竹木交加新,梵王宫殿高嶙峋。峨峨宝刹矗天际,小小画船撑水滨。乡村远近多茅屋,朝出耕兮夜归读。溪畔时逢访友人,林间数遇携琴仆。青帘摇飏酒家前,一行飞鸟来青天。眼中总是吟哦具,意外了无尘俗牵。曹公于此筑居第,子孙绳绳习诗礼。科甲相传继后先,簪缨奕叶光闾里。一从出仕趋金门,十载思家劳梦魂。闽山路隔无飞雁,滇海宵深感断猿。迩来忽得唐王宰,故里画图随笔洒。新花新树景还同,旧水旧山形不改。看图对景情依依,飘然便欲抽簪归。却忆君恩未能报,抚卷尽日徒欷歔。朅来索我题长句,我亦三茅邻近住。何当与子赋归欤,同老林泉最清处。
https://shici.929r.com/shici/sXIcrIvhk.html
一林深碧。数里寻香积。
入门径通幽,只斜照、花阴寂寂。
凿池注水,环绕小亭空,翻玉虹,动凉云,洗我题诗笔。
心随境远,此乐真何极。
世外契琴言,便茶罢、风清两腋。
翠禽幽哢,谁解證闻根,夜迷漫,听晨钟,定里应相忆。
重关称第一,扼险倚雄边。
地势长城接,天空沧海连。
戍歌终岁苦,插羽不时传。
作镇隆三辅,征输困百年。
笳寒龙塞月,甲冷雉楼烟。
历数归皇极,纲维秉化权。
漫劳严锁钥,空自结山川。
在德诚非易,临风更慨然。
渔家子,起沔阳,夥颐沉沉称汉王。
橹箱连锁棚走马,乘潮东向吞天下。
奈何雁汊烧羊反间行,坏汝万里之长城。
铁挝击碎寿辉首,义帝沉江战且走。
饿鸮一声摩天风,目睛突出箭血红。
相士贵墓术不验,沙岸雨立朝班空。
虎斗龙争几朝暮,若翁业渔尚如故。
不识门前拥彗迎,不逢俎上分羹怒。
呜呼载尸安用镂金床,比之溺器七宝装,龙凤鞍帕真珠光。
刘鋹孟昶汰已甚,与乱同事罔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