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凉秋热更乘,天心鹰为桂花蒸。
香来鹫岭苍毛栗,熟到鸳湖没角菱。
归燕海村潮欲上,残蝉江树月初升。
鱼龙虽冷云霞艳,独倚高楼最上层。
八月凉秋热更乘,天心鹰为桂花蒸。
香来鹫岭苍毛栗,熟到鸳湖没角菱。
归燕海村潮欲上,残蝉江树月初升。
鱼龙虽冷云霞艳,独倚高楼最上层。
这首清代诗人许瑶光的《八月》描绘了秋季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八月凉意渐浓的时节特色。首句“八月凉秋热更乘”,点明了季节转换,凉意逐渐战胜炎热,暗示着气候的微妙变化。"天心鹰为桂花蒸",运用象征手法,鹰翱翔于天际,仿佛在蒸腾的桂花香气中穿行,形象生动地传达出秋天的馥郁气息。
接下来两句“香来鹫岭苍毛栗,熟到鸳湖没角菱”,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象,鹫岭上的栗子因桂花香而显得更加诱人,鸳湖中的菱角也因为成熟而饱满,呈现出丰收的景象。"归燕海村潮欲上",通过归燕和涨潮,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生机,而“残蝉江树月初升”则以蝉鸣和新月映衬出夜晚的宁静。
尾联“鱼龙虽冷云霞艳,独倚高楼最上层”,以鱼龙比喻深秋的寂静,虽然水面寒气袭人,但云霞依然绚丽多彩。诗人独自登高望远,寓情于景,表达了对高处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孤独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八月的景色,既有秋意的凉爽,又有丰收的喜悦,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醉翁亭记醉翁堂,远取琅邪近费乡。
高世雄文刊翠琰,老山孤干负虹梁。
左邻鳌海三神岛,西倚儒宫数仞墙。
虽愧篆工非墨宝,英辞终与借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