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楸凝望肃阴阴,不是他乡亦越吟。
风木缠绵千古恨,蓼莪凄断一生心。
长云度雁驱寒色,夜雨啼乌送苦音。
试问愁肠今几许,南溟难比九原深。
松楸凝望肃阴阴,不是他乡亦越吟。
风木缠绵千古恨,蓼莪凄断一生心。
长云度雁驱寒色,夜雨啼乌送苦音。
试问愁肠今几许,南溟难比九原深。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首联“松楸凝望肃阴阴,不是他乡亦越吟”中,“松楸”常用来象征墓地或亲人之死,这里表达了即使身处非故乡之地,诗人也难以抑制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不是他乡亦越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强烈与普遍性。
颔联“风木缠绵千古恨,蓼莪凄断一生心”运用了“风木”和“蓼莪”这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诗经》,意在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悼和无尽的遗憾。这两句诗通过历史的长河和生命的短暂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
颈联“长云度雁驱寒色,夜雨啼乌送苦音”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大雁南飞、夜雨连绵、乌鸦哀鸣,这些自然景象都成为了诗人内心痛苦的象征,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尾联“试问愁肠今几许,南溟难比九原深”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愁绪深重的自省,同时也将“南溟”(南方的大海)与“九原”(古代传说中的死者安息之地)进行对比,暗示了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超越了生死界限,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面对离别与死亡时的无力感和永恒的哀思。
燕南雪花大如掌,点缀枯槎夜深响。
怅然忽思羌笛声,恨不西湖拨双桨。
赵君喜走江南村,晓持写真来扣门。
小堂虚白凛相对,便觉生意回孤根。
朔风飘萧天色冷,的是当时湖上景。
摩挲欲扫树间苔,舒卷愁翻月中影。
君家仙子真风流,一醉曾赊紫绮裘。
罗浮山下作春梦,素娥执手增离忧。
闻君跨马山阳去,驿路还应得奇遇。
逢人寄取折枝来,莫忘西斋赋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