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头火灭童偷饭,梁上巢空鸟避灯。
入夜更无同舍客,今朝唯有放猿僧。
樵庵已贮霜前果,竹磴犹存腊后冰。
谁道烟霄花上处,一梯云级万馀层。
厨头火灭童偷饭,梁上巢空鸟避灯。
入夜更无同舍客,今朝唯有放猿僧。
樵庵已贮霜前果,竹磴犹存腊后冰。
谁道烟霄花上处,一梯云级万馀层。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山中静谧的景象与诗人独宿山馆的感受。首联“厨头火灭童偷饭,梁上巢空鸟避灯”以生动的细节勾勒出夜晚山中的宁静与荒凉,火灭、童偷饭、巢空、鸟避灯,这些细节共同营造了一种孤寂而略带神秘的氛围。颔联“入夜更无同舍客,今朝唯有放猿僧”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冷与诗人的孤独,只有放猿僧相伴,增添了诗的意境。
颈联“樵庵已贮霜前果,竹磴犹存腊后冰”转而描写山中自然界的景象,霜前果与腊后冰,既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尾联“谁道烟霄花上处,一梯云级万馀层”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无限的遐想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山中夜晚的独特风貌,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同时也蕴含着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雨足谁言春麦短,城坚不怕秋涛卷。
日长惟有睡相宜,半脱纱巾落纨扇。
芳草不锄当户长,珍禽独下无人见。
觉来身世都是梦,坐久枕痕犹著面。
城西忽报故人来,急扫风轩炊麦饭。
伏波论兵初矍铄,中散谈仙更清远。
南都从事亦学道,不惜肠空誇脑满。
问羊他日到金华,应许相将游阆苑。
都城日荒废,往事不可还。
惟馀古苑石,漂散尚人间。
公来始购蓄,不惮道里艰。
忽从尘埃中,来对冰雪颜。
瘦骨拔凛凛,苍根漱潺潺。
唐人惟奇章,好石古莫攀。
尽令属牛氏,刻凿纷斑斑。
嗟此本何常,聚散实循环。
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君看刘李末,不能保河关。
况此百株石,鸿毛于泰山。
但当对石饮,万事付等闲。
村落丰登里,人家笑语声。
溪霞晚红湿,松日暮黄轻。
只么秋殊浅,如何气许清。
不应久闲散,便去羡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