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深村树,炎消水阁空。
今年见秋早,终夜对荷风。
窗寂虫初语,林光月乍通。
何曾外廛市,喧断绿香中。
宿雨深村树,炎消水阁空。
今年见秋早,终夜对荷风。
窗寂虫初语,林光月乍通。
何曾外廛市,喧断绿香中。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夜晚景象。首句“宿雨深村树”,以“宿雨”点明了夜晚的环境,雨后湿润的空气与深邃的树木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炎消水阁空”一句,通过“炎消”二字,形象地表现了夏日酷热已过,凉爽之气弥漫于水阁四周,给人以舒适之感。
“今年见秋早,终夜对荷风”两句,将时间推至秋季,暗示季节更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秋风荷叶的独特情感。在这样的夜晚,诗人独自面对荷风,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内心充满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
“窗寂虫初语,林光月乍通”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生机。虫鸣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而月光透过树林,洒在地面上,不仅照亮了四周,也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柔和的光辉。
最后,“何曾外廛市,喧断绿香中”一句,巧妙地将外界的喧嚣与这里的宁静进行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纷扰的超脱。即使身处繁华都市,也无法像此刻这般,在绿意盎然之中找到心灵的宁静与安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小院无人,整日垂帘,孤负好春。
正春愁难系,游丝撩乱,春魂不定,飞絮飘零。
浓绿欺红,残红泣绿,泪向东风莫须倾。
群芳谱,把香绒几缕,欲绣难成。无情最是啼莺。
更惊起、阑干午梦醒。
怕一泓菱镜,照来消瘦,一声梅笛,吹彻凄清。
柳色湔衣,苔痕缀石,楼外斜阳易感人。
临波立,折杨枝作管,写出词新。
夫子为谁,曰郑当时,抑郑康成。
向梅花阁上,诗同水部,菊英篱畔,酒似渊明。
三径长开,百城独拥,笑倚南轩七尺屏。
天然处,有点苍翠色,月白霞青。葛陂偶尔闲行。
问醉踞平泉复几曾。
爱狮蹲虎伏,群峰耸秀,龙衔螭绕,九节能轻。
天与宫商,地资丘壑,耐久交情画未能。
吾还羡,羡欧公白傅,曾主斯盟。
海上闲云,缘底事、误来京洛。
向金门索米,玉阶持橐。
髀肉晚销燕市马,乡心秋冷扬州鹤。
问英雄、广武近何如,浑闲却。鸡一肋,蜗双角。
空竞逐,终消索。尽浮沉诗酒,任天安着。
海上文章苏玉局,人间游戏东方朔。
看儿曹、得意不寻常,非吾乐。
销魂何事,轻言别、把酒渭城重唱。
画师词客,草圣文豪,并擅一时飞将。
燕市狂歌,无复渐离击筑,萧瑟壮怀谁向。
幸相看华发,青山无恙。惆怅。
满目津亭衰柳,正潞水、弥弥秋涨。
趵突泉声,鹊华霜色,都付芒鞋筇杖。
犹忆西窗剪烛,南楼听雨,消尽东华尘坱。
拟他时梦绕,风烟江上。